一、初三学生的苦恼
不管成绩好还是不好,不管是在重点中学还是非重点中学,不管是想考重点高中还是不想考重点高中,只要到了初三,学生的心情就没有了以前的兴奋或平静,而陷入了无穷无尽的苦恼。这是任何别的年级的学生所体验不到的。
初三学生的苦恼之一:学习压力带来的紧张心理。
这种紧张感来自他们身边的任何一个角落。
①自学习本身的。学校的老师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回到家里,有的父母还要给他们加量。这些作业首先从时间上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更何况不时地测验、模拟考,一旦成绩不理想,还会有意外的心理负担。
②来自外界环境的。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同一种声音:“初三了,学习紧张了,要好好努力!”这些声音时刻在提醒他们:不能有一点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不能有一丝与学习无关的心思!在这种声音中,初三学生能不紧张吗?
③来自他们自身的——自感压力。因为只有自感压力才是真正的心理压力。对于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如果自身有一定的应付能力,包括心理的和实际能力的,那么再大的压力也有可能不成为压力,反之,再小的压力也有可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初三学生由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或者学习能力与自己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距离,于是自感压力就会很大了。所有这些学习压力带来的紧张使初三学生非常苦恼,他们感叹何时才能让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
初三学生的苦恼之二:担心考不上高中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初三学生每天在心里重复出现的一句话便是:“考不上高中怎么办?”他们为此担忧、害怕、焦急…… 这样的心理在重点中学的学生中更甚,在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更甚,在父母的要求不放松时更甚,在看到成绩不理想时更甚。焦虑的心理会使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做作业时效率不高,甚至影响睡眠,最终影响学习成绩,从而又加重了焦虑。这些难以克服的焦虑心理怎么会使初三学生不苦恼呢?他们感叹何时才能摆脱这样的心理,使自己得以平静?
初三学生的苦恼之三:怕辜负了家长的期望而产生的内疚心理。
现在的初三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也把所有关爱都倾注在子女身上。为了孩子能考上好一些的高中,家长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就使孩子形成一种观念:考不上就对不起父母。于是他们把自己的第一次成绩看成是对父母的态度,把好成绩看成对父母的报答。这样的观念使他们随时会产生内疚,随时会感到亏心,他们为此苦恼不已,感叹何时才能卸下这沉重的负担,让他们也为自己而学习。
二、家长最关心的10个心理问题
其实家长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陷在无尽的苦恼之中,只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摆脱苦恼。他们常常是用了一些不适当的方法,或过分地表达自己的某种心愿,结果是适得其反的,更加重了孩子的苦恼情绪。初三学生苦恼,其实初三学生的家长也苦恼。
1、孩子面临中考,家长最重要的是做什么?
有些家长在孩子中考之前,自己心理上变得紧张、焦虑、不安,要么担心孩子考得不好影响家庭形象,要么担心孩子考得不好日后难于生存,要么担心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中考失利的打击。家长带着这样的情绪,就势必会在家庭内部造成一种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从而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比如有些家长到了这时候什么别的事都不顾,甚至请假在家来照顾面临中考的孩子,不停地询问孩子在什么方面准备不充分,对孩子的生活细节过分关心,这都是自身焦虑情绪的表现。
家庭成员之间的一些负性情绪是特别容易“传染”的,14、5岁的孩子本身心理结构都不稳定,受暗示性强,更加容易受到这些负性情绪的冲击。
因此,在中考之前,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要与平时大致相同,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尽可能地淡化考前紧张气氛。
2、我也不希望自己焦虑,但就是放心不下,怎么办?
中考顺利,会给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人生的成功并非仅仅取决于机遇,还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心和坚持奋斗的意志力。也就是说,心理状态好的人,无论中考成败,他都能够得到良好发展,最终有所成就;心理状态不好的人,就算中考顺利,未来的人生路上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为他取得人生成功的障碍。
有些考生的父母双方都是知识分子,一旦孩子落榜,觉得有失自己家庭的面子;另一些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本身就有过落榜经历的父母,则容易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还有的父母干脆放弃了自我的发展,觉得自己是没什么希望的了,因而把“培养”孩子当成了自己唯一的“事业”,把孩子的成败看成了自己的成败……带有这些观念,考前必定焦虑。只有调整这一类观念,焦虑情绪才能有所减轻。
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或财产的某一部分,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从而尊重孩子的选择。
3、中考之前发现孩子有点心理问题,怎么办?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下,有不少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不均衡,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压抑。这些心理问题在平时不容易看出来,但面临中考这样的紧张刺激时,潜在的心理问题就容易凸显。比如有些考生在中考之前突然感到头痛、眼睛痛、皮肤痒,或是胸闷、腹泻等,到医院却又检查不出什么问题,这就很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这时候,家长不必惊慌失措,可以给他(她)多一些积极心理暗示,告诉他(她)这没什么大问题,是中考之前的紧张情绪的普遍反应,只要自己不“盯住”它,就会淡化,不会影响中考。也可以带他(她)去找找心理教师,因为心理教师的心理暗示会更有效。必要时还可以让到医院请医生给开一点安慰剂。一般情况下,不要因此中断复习、放弃中考,而应该等中考结束之后,再真正寻求心理帮助。
4、怎样帮助孩子克服中考之前的失眠现象?
绝大多数的失眠是因为焦虑而引起,而对失眠本身的不合理观念又会引发新的焦虑。绝对的彻夜不眠是非常少见的,而人在应急状态下,每天少一些睡眠并不会影响自身能力的发挥。当孩子为失眠而痛苦不安时,可以告诉他这一道理。
有些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考前要有充足的睡眠,因而在临考前一两天,一改平常的生活习惯,晚上早早地就要孩子熄灯睡觉,这反而会引发失眠。所以应该尽可能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不打乱孩子的生物钟。
5、中考之前一星期,学校就已经放假了,孩子这时候不看课本要紧不要紧?
放假的目的就在于让考生得到放松,这时候少看点课本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考生有自信,不看课本,也没多大关系,不必强求他(她)温习功课。但他多余的精力应该放在比较轻松、温和、愉悦的活动上面,而不是那些刺激性强的活动,像玩电子游戏、读情节起伏跌宕的武侠小说或恐怖小说等,都不适合。家长应该提醒孩子注意这一点,给他(她)划分出一条警戒线。
6、考生这段时间非常用功,我怕他用脑过度,可不可以给他服用一些补脑的药品或保健品?
中医有句话,叫“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因此,与其让孩子服用药品或保健品,不如多给他(她)一点鼓励,让他(她)多一份信心,这比改善饮食、加强营养还更重要。事实上,某些保健品的功效也主要来自广告攻势中强大心理暗示,其实质相当于安慰剂。
如果孩子在考前有严重焦虑,可以找精神科医生开一点抗焦虑药,以稳定情绪,改善睡眠。在短时间内服用少量精神类药物,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7、孩子成绩中等,这几天总是加班加点地在家复习,我们担心他休息不好,怎么办?
只要他(她)自己不觉得疲倦,并且与平常作息时间差不多,那就不必特意劝他休息。但在吃饭或其它时间有机会交谈时,还可以向他(她)传达这样一种观念:继续用功是对的,只是心里不要急,不要乱,到了现在,能多拿一分是一分。这种鼓励可以帮他(她)稳定情绪、增强自信。
8、我的孩子现在读初三,成绩不错,但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临考前总是烦躁不安。6月份中考,我们怕他(她)会怯场,怎么办?
首先是相信他(她)有自我调整的能力,而且在一次又一次考试之后,心理素质能够得到增强。多给他(她)肯定、鼓励,而让他(她)自己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孩子自己对此感到担忧,希望得到改变,则可以带他去做心理咨询,请心理教师做一些心理疏导和家庭辅导。
三、如何当好初三学生的家长
1、对孩子提出适当的期望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让自己的不正常心理去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孩子的紧张、焦虑、担忧等心理往往是受家长的影响而产生的。有一张漫画为:“离中考还有6575天!”画面上是一个刚出世的婴儿和一张大大的倒计时牌。这虽然夸张,却反映了不少家长的不正常心理——家长先于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另外,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是为了实现自己过去没有实现的愿望,他们在该上重点高中的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能够如愿以偿,于是就所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多大成就,就把孩子的成败看成是自己能否在人前炫耀的资本。在他们眼里,孩子不仅是家长的生命的延续,而且成了他们实现自己愿望的组成部分,成为家长的一种自我表现。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在这样的家长的影响下,孩子怎么会有正常的心理呢?所以,要使孩子摆脱苦恼,家长首先要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好,以平稳的情绪和心态去对待孩子学习迎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每个人的实际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是存在着差异的,家长应当了解自己孩子的实际水平,实事求是地提出对他们的期望。只有适当的期望才是促进、激励孩子进步和成功的动力。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是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发现的,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这个国王擅长雕塑。有一次,国王在雕塑一座少女像时,在少女像上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希望,最后竟使少女像活了起来。这就是期待的效应。我国一位心理学家曾调查了很多家长与女子,把父母的期望分为三种水平,分别是:考上高中,考上中专,初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结果:
第一种期待下子女,优良占50%,一般占45.2%,较差占4.8%;
第一种期待下子女,优良占31.7%,一般占60.2%,较差占8.1%;
第一种期待下子女,优良占19.2%,一般占66.7%,较差占14..1%。
这是因为期待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信息传递,往往会在子女身上得到一种积极的心理信息反馈,传递与反馈不断往复,就会在父母与子女之间造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孩子获得一个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但是,如果这种期待过分了,那么非但没有了那种积极的心理效应,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在高中生中会转化成惟恐考不上高中的焦虑和苦恼。
对于初三学生,家长的期望必须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过高的期望将会适得其反。
2、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记得有一位家长在孩子参加中考前夕曾说,中考临近,他儿子非常紧张,常常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了让儿子不要过分紧张,他们全家几乎都摒住了呼吸,连走路也是轻手轻脚的,尽量不去打扰儿子复习功课。有时儿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做功课,她常常轻声推门进去看一看,总会发现儿子双手托着头,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看了也使人心疼。而且估计这种紧张会越来越厉害,到时候怎么参加中考?因此,她想问一下,有没有什么药可以消除这种紧张,要是有这种药,花多大代价她都愿意。
面临考试,学生的紧张是可以想象的,这在心理学上叫考试焦虑。
我们曾做过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面临中考,你最希望解决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是:
“心理不稳定,尤其在参加考试时,目标定得越高,决心下得越大,越容易失常,甚至在考试时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总是心不在焉,老犯低级错误,阴沟翻船……”
“晚上睡觉总是睡不好,几乎天天做梦,临考前的几天特别严重,半夜要醒好几次……”
“进入初中以来,每次考试都有些紧张,做题时也不自信,当考卷发下来的时候,总是不能静下来,心里直跳。在答题 时,只要数字结果感觉有些古怪,则怀疑自己的运算。考试成绩往往不如平时理想……”
“考试时心神不定,注意力无法集中,任何轻微的响动都让人受不了……”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症状的各种表现,有的发生的考试前,有的出现在考试时,前者为考前紧张,后者为考试怯场。
考试焦虑是由考试评价情境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考试焦虑的人往往把考试视为对个人的威胁,因而产生紧张、忧虑、神经过敏或情绪不稳定。初中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特别是在面临中考时,常常容易产生这种焦虑现象。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不安、失望、行动刻板、记忆受阻和思维迟钝,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脸色发白、皮肤冒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次数增加等等。这种身心的变化,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这种心理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会使人食欲不振,睡眠失常,以至影响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陷入考试焦虑状态,的确非常担心,就像那位为儿子求药的家长。那么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克服考试焦虑情绪呢?到底有没有缓解考试焦虑的药的呢?要说在,也可以说有,这就是掌握在家长手中的帮助孩子调节紧张心理的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前边提到的这位代子求药的家长自己就很紧张,儿子面临中考,全家居然都“摒住呼吸”,连走路都轻手轻脚,家里的这种气氛,儿子即使原来不紧张也会变得紧张起来。因此,面对孩子的考试,家长首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考试,在家里营造一种轻松的、和谐的氛围,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像敲木鱼那样,时刻提醒孩子:“要考试了,好好复习!”有的家长嘴上说:“不要紧张,不要紧张!”而每一句“不要紧张”恰恰就在给孩子一个紧张的暗示。这样的家庭氛围,孩子怎么会不紧张呢?面临考试,家长只要督促孩子制定好复习迎考计划,提醒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别的一般不用再操心,因为他们是初中生了,他们已经具备了自我安排的能力。像前边说到那位家长那样,不时地推开儿子的房门看一看,正中家长自己不良心理的表现。
其次,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对考试焦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孩子要参加考试,感到焦虑和紧张,是常见的现象,即使学习成绩一贯较好的学生,也难免这一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焦虑程度与应试状态之间呈现“∩”型关系:过分焦虑与毫无焦虑,都可能使人在考试中处于不良状态,前者使考生过于紧张,后者使考生过于松驰。而适度的焦虑对考生是有益的。它能够让人保持兴奋,进入竞技状态。因此,要允许考生保持一定程度的焦虑和紧张,对于他们的焦虑状态不用去消除,而只需要缓解即可。有的学生考前一点紧张感也没有,那倒而成问题了,这时家长就应该适当营造一些紧张空气,让孩子进入监考状态。而对于过分焦虑和紧张的孩子则要帮助他们进行调节。
第三,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分析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调节焦虑心理。考试焦虑心理的产生与多种原因有关:
一是与考生的应试能力有关。能力越强,考试把握越大,自信心越足,情绪就越稳定,焦虑程度就越低。反之,能力越差,考试信心越不跳,就越容易产生害怕、紧张和不安等焦虑情绪,而且焦虑程度也越高。
二是与考生的期望值有关。期望越高,越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期望与自己的实际水平差距越大,焦虑程度就越高。
三是与考前的准备有关。考试前的准备越充分,就越不会产生焦虑;越是没有准备好,就越会担心、害怕,焦虑程度也就越高。
四是与考试的性质有关。竞争性越强的考试,就越容易使人焦虑,如中考,就是初中生最害怕的考试,因此,越接近中考,学生的紧张心理越厉害,到了初三,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紧张的。
同时,缺乏考试经验的考生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这对于初中生已经不是主要原因了,因为他们已经久经考场了。正因为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就要与孩子一起仔细分析孩子焦虑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醒孩子应该注意什么。可者加强复习,以增强应考能力;或者调整期望值,以降低受挫可能;或者端正对考试的认识,以排除由此产生的担忧和害怕。产生焦虑的多种原因有时还会交互作用,因此,有必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分别解决。这些是最好的调节考试焦虑心理的方法。
另外,如果考生有比较明显的考试焦虑症状,且自行调整后没有得到缓解,建议及时求助专业人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