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刺痛着我们每个做儿女的心。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唯有父母是最早给予我们人生赋能的人。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少年到中年,我们人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新闻,很扎心:一位农村母亲靠捡破烂培养出3个硕士1个博士后。

这位母亲叫陈凤菊,丈夫因意外去世了,她哭泣过后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养育四个孩子,为了多赚点钱,大冬天她早上四五点就爬起来,去楼杨树的干叶子,一斤才卖2毛钱,即使她楼了很大一筐也才卖三块钱,可她却很满足,因为三块钱在她眼里足够孩子们吃一天的饭了。

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她不光去学校食堂做饭赚钱,中午还会出去捡破烂卖点钱。每天早上五点出门,晚上九点多才回家,不顾村里的闲言碎语,为的就是让孩子们能读上书。

陈凤菊说:“孩子们如果不上学,将来可能会像自己一样要过穷苦日子。”

这位母亲不曾向命运低头,用双手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也用自己的坚强和韧性为孩子们做出来最好的家庭教育。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父母为什么这么累?”

下面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在人生赛道上,父母比孩子更拼命地跑。”

的确如此,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赛道上,父母永远比孩子上心;父母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对我们好但不求回报的人。

他们年轻时为了孩子心力交瘁,怕孩子压力大,所以穷极一生买套房子;到老了依旧有操不完的心,怕孩子分身乏术,所以二话不说照顾孙子,劳心劳苦伺候月子,可是到头来竭尽所能,却换来心安理得。

所以,网上也就流传下来一句话:“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

这句话看似很扎心,实则很现实。因为,这世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1、父母跨越千里来带孙子

网友齐越(化名)85后,与妻子定居北京。齐越在一家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任职中层管理,收入可观,妻子二胎在家待产

齐越平时工作比较忙,而且经常加班,宝宝出生后谁来带娃给夫妻俩带来了困扰。

由于是二胎,大宝也马上上幼儿园,妻子的父母也在老家给哥哥带娃,于是齐越便商量让父母过来帮忙带孙子。

齐越父母都是教师已退休,居住在四川一座小县城里,得知这个好消息,60岁的张阿姨和老伴一起从老家来到了北京。

老两口认为,只要能帮上儿子儿媳一点忙,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和安慰。

就这样,张阿姨在家带小孙子、做饭,老伴早晚接送大孙子上下学、陪玩玩具加上辅导作业。

2、老两口和儿媳产生矛盾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张阿姨已经65岁,老伴也已经快70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隔代思想的差异,看法不同,造成的代沟,与儿媳之间慢慢地就有了隔阂,不是饭菜不好吃,就是说老两口不讲究卫生。

在有过两三次小小的吵闹之后,妻子便对齐越说:现在孩子已经大了,我们可以自己带,父母上了年纪就让他们回老家吧,我们每个月按时给生活费。

由于妻子性格比较倔强,齐越拗不过,便硬着头皮将此事告诉了父母。

老两口听后,张阿姨委屈地说:活了大半辈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大老远过给你们当保姆,不感激也就算了,还挑三拣四嫌这嫌那。

就这样,老两口留下了两万块钱,收拾好东西便匆匆回到了老家。

央视就曾专门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以姥姥的视角》讲述了每个带娃老人背后的辛酸苦难,让人看了心里一颤。

父母不怕受苦受累,最怕的就是一边享受着辛苦一边受着委屈,还遭子女的埋怨。

有太多子女对于父母是一边依赖又一边嫌弃,既没有感恩,更是缺乏尊重。他们原本可以不必如此,退休之后谁不想种花跳舞、下棋、看书,悠闲地度过晚年呢。

其实,所有不愿意委屈孩子的父母,都是在委屈自己。

有人说:父母的爱,是蓝色的。

深有同感,自从孩子出生以来,做父母总是天天担心,比如天气变冷了,担心孩子会感冒;天气太热了,担心孩子中暑等等。

生活不易,父母更不容易。父母给了我们活着的底气,请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人像他们这样爱你了。

愿所有人都能够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