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古代,人们为了报恩可能会对恩人说“做牛做马”报答对方。可见牛大多是作为重体力劳动工具的,耕牛的无私奉献固然可敬。我国古代不允许杀活牛,但是牛如果意外死亡,在官府备案后还是可以食用牛肉的。

但是在印度人的眼里,牛是非常神圣的动物。它们可以随意的在街头巷尾,甚至马路上悠闲地漫步。无论是行人还是车辆,都得乖乖的给牛让道。即便有牛在街上睡觉,也没有打扰它们。印度的牛地位并非是从最原始的时候就这样高的,是经过一系列的发展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印度人的生活与牛息息相关

1.印度牛生活中处处受优待

印度是一个多教派的国家,其中印度教占主要地位,印度教徒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印度教严禁杀牛和食用牛肉,也不能食用牛皮制品。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这样就能体现出牛的地位了,印度牛在生活中拥有多种“特权”。

在印度的街上,牛的踪影随处可见。牛在印度的自由度很高,无论它们如何违反交通规则,都不会受到处罚。反而开车不小心撞到牛的司机,还要给牛看病。牛可以无忧无虑地四处闲逛,也可以肆无忌惮地到地里吃庄稼,农民们对随意践踏庄稼的牛却无可奈何。

甚至有人提议把“严禁杀牛”写进法律,事实上,印度的宪法中就规定了“禁止对母牛进行任何非法形式的宰杀”,一些邦甚至直接规定禁止宰杀母牛。印度教的法规《摩奴法典》曾明文规定:"犯误杀母牛这种二等罪恶者,应当剃光头,披他所杀的母牛的皮,吞大麦稀粥并栖身在母牛牧场内一个月"。

在过节日的时候,印度人会用鲜花和树叶编制成花环套在牛的脖子上,在牛角上挂上食物,往牛身上撒圣水,并向牛虔诚的跪拜。接下来会由老者或僧人牵着“圣牛”游走,牛因甩头凋落的糖果、糕点等食物,会被人争相捡起,用以期盼带来好运。

更有虔诚的信徒会跪在地上用牛粪便涂在自己的额头上,也有乡间医生手牛蹄印上的泥土用来治病。牛在印度所受的优待处处可见,人们并没有把它们当牲畜,而是当类似神灵一样的生物,从内心尊崇牛。

2.牛对印度人的生活至关重要

印度夏季饱受干旱困扰,牛就能适应印度干旱的天气。牛的生存能力极强,所需要的不过是草料而已。公牛是水稻田和旱地庄稼的主要劳动力,同时也是印度农村人运输货物的主要工具,吃苦耐劳的牛深受印度人的依赖。

母牛的作用就更大了,牛奶是印度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牛奶提炼的黄油、酥油也是印度人的主要食品。同时牛产出的粪便也被人们收集后利用起来,用作燃料、肥料和神料等等。印度现在每年收取的牛粪有7亿吨,其中一部分用作土地的肥料,另一部分被当做燃料燃烧。牛粪作为燃料为印度节省了极大的能源开支。

在印度牛粪也会当做涂料,在乡村室内的泥土地面上,涂上一层由牛粪和水和成的泥,地面会变得坚固而光滑。印度教信徒死后也常常用牛粪作为燃料焚化尸体,以期望灵魂得到净化。有些信仰虔诚的地方,会把牛粪泡在水里洒在地上以示对神的敬重。甚至连牛尿都被当神圣的液体,可以洗涤污秽,净化肉体和灵魂。

印度的圣雄甘地曾经说过:“对待奶牛要像对待母亲一样”。

在印度语中“奶牛”常常和“母亲”连在一起,放在一起读起来就是“奶牛母亲”的意思,现在印度最大的奶制品公司就叫“母亲奶制品公司”。在印度大选的时候,也用母牛和牛犊来代表国家印在宣传单上,牛俨然已经成为印度国家的标志。

印度人对牛的“迷之崇拜”源于宗教信仰

1.早期的印度教并不崇拜牛

其实并不是所有种类的牛都被印度人所崇拜,也并非所有的印度人都尊崇牛,在最早期的印度教圣经《梨俱吠陀》中并没有尊崇牛的记载。

公元18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大陆。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流传下来了印度教最早的圣书。圣书《梨俱吠陀》中记载了社会阶层制度,也记载了教派献祭动物的仪式,说明当时牛也很可能是被献祭的对象,当时的婆罗门教其实就是印度教的前身。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横河流域人口增长,社会形态也由原来的游牧方式转变为农耕方式。资源的匮乏导致战争、灾害连年不断。婆罗门教却无视底层人民的疾苦,一如既往的屠宰牛等家畜。

作为农活帮手的牛就成为了农民和上层人士的矛盾,在此社会背景之下,佛教等多个反对杀生的宗教迅速兴起,得到下层人的拥护。

土生土长的婆罗门教在公元八世纪终于战胜了佛教成为印度的主导教派,而婆罗门教也融合了佛教的很多教义发展为印度教,其中“禁止杀生”就是印度教的重要教义内容。

印度教的诞生是婆罗门教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社会而形成的,在教义上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其中因为印度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瘤牛地位提高,牛奶代替牛肉成为了印度教仪式上的主要食物。在历史的发展中,牛崇拜文化逐渐形成,牛在印度也相当于是神灵的化身。

2.牛的高贵地位得益于印度教教义

在印度教教义中,主神毗湿奴和湿婆神都与牛有很密切的联系。《摩诃婆罗多》中记载,毗湿奴在人间最重要的化身黑天小时候是个放牛娃,与牛的关系很亲密,牛的身份地位就跟着提高了。而且湿婆神的坐骑也是一头瘤牛,湿婆骑着一头白牛,手执一柄三股叉,可以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因此牛是神灵的坐骑,也是神灵的一种。

印度教信徒相信,母牛与转生教义有关。一个恶鬼轮回成为一头母牛需要轮回86次才会投胎为母牛,再轮回一次就可以成为人类。屠宰母牛的人的灵魂将会从最低级重新轮回生命,印度人会为供养在神庙里的牛捐赠财物,他们坚信这样能够使自己的亲人去世后能够得到拯救。

他们认为死者的灵魂会经过一条火焰河,而对牛的捐赠能够使死者拥有抓住一条牛尾巴的权利,以便顺利地度过火焰河。而虔诚的印度教徒也常常会在临终前要求得到一条牛尾巴。

印度教中的黑天神灵是一位慈悲和儿童之神,在印度教义中他是一位守护牛群的牧童。神庙中的黑天塑像不得不被拆除时,是不允许人去打碎的,而是驱使一头牛犊踩碎神像。

印度教徒认为黑天是不会介意心爱的牛犊踩踏他的塑像的。另外一位主神湿婆常常骑着自己的坐骑巡游天庭,印度各地的湿婆庙前都会有一座公牛雕像,雕像代表的就是他的坐骑圣牛“难迪”。一系列的神话和宗教背景使得印度的牛极为高贵,特别是和湿婆坐骑一样的白色瘤牛,常常是印度教徒的跪拜和祈祷对象。

3.牛也分三六九等,并不是所有的牛都地位高贵

了解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人从一生下来就被划分了等级,不同阶级之间身份、地位天差地别。印度的牛也一样,并不是所有的牛都是神圣的,牛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当然地位最高的就是湿婆神坐骑的种类——瘤牛,而黄牛和水牛的地位就比较低了。

如果说瘤牛相当于印度教中的“婆罗门”,那么地位居中的黄牛就相当于“刹帝利”,而地位最低的水牛则相当于低等级的“首陀罗”。不同种类的牛地位待遇当然也大大不同,瘤牛基本上不用劳动的,享受人们的供奉。

而地位最低的水牛在丧失劳动能力后被宰杀,因为印度人并不食用牛肉,所以被宰杀后的牛肉被外销往世界各地。而印度也凭此成为世界排名前几名的牛肉出口大国。黄牛老了以后,会被主人放生,任其自生自灭。

因此在街上看到的成群结队的流浪牛常常是黄牛,他们虽然自由自在,但是大多因为缺乏食物而饿的瘦骨嶙峋。印度不同种类牛的待遇差别是种姓制度的延续,虽然印度人并不吃牛肉,但是占水牛仍旧逃脱不了被屠宰的命运。

总结:宗教和生活需求的双重作用催生了印度人的“牛崇拜”

印度教对牛的保护面面俱到,误杀牛、虐待牛都会受到惩罚,就连偷牛和偷牛粪者也会受到严惩,《摩奴法典》中规定,“偷牛者应被切断半只脚”。

印度人生活中离不开牛的帮助,因此印度教对牛的保护是顺应了印度人民的生活需求。在很久之前人类难以饱腹的年代,用宗教信仰促使人禁食牛肉、禁止杀牛,增加牛的数量,方便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牛类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而在宗教方面,印度教一举击败佛教重新成为印度国教。虽然融合了佛教如“禁止杀生”之类的部分教义,但是印度教的根本教义并未改变,而其中的阶层制度也被沿袭了下来,成为印度人的身份标识。虽然现在的印度已经政教分离,但是宗教信仰一直左右着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印度的“牛崇拜”已经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印度人无法割舍掉的感情寄托。

参考文献:

1、《梨俱吠陀》

2、《摩奴法典》

3、《摩诃婆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