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贵州和河北的132家益童乐园站点,200余位老师们分别被各自站点的孩子簇拥着。孩子们为老师们亲手制作了小礼物,也向老师们致以了最诚挚的谢意。这些被称为“站点老师”的儿童工作者,长期活跃在一线。他们不负责站点附近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却“承包”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为孩子们组织各类有趣的活动,提供不同种类的素质课程,甚至在孩子们见不到父母的日子里成为了他们的“临时爸爸妈妈”。从每天放学后的第一声“老师好”,到守着黄昏的路灯将孩子们一个个送回家。作为“老师”,他们是益童乐园孩子们最美好的回忆。
因为无聊做公益,他做成了“全国先进个人”
阿妹戚托站点,廖志旭老师
在刚刚过去的8月,阿妹戚托站点负责人的廖志旭老师有了一个新荣誉——他被提名为民政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廖老师说,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公益人,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在成为专职的公益工作者之前,廖老师就已经开始关注公益活动。早在2000年,他就曾经被共青团中央提名为优秀青年志愿者。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放弃了自己的大货车运输工作,专门赶到灾区支持震后重建工作。2016年,不满足于只是抽时间做志愿者,廖老师决定辞了工作,做一名专职公益人。
一开始,转型并不顺利。虽然专职社工收入并不高,但依然有很多人觉得做公益就不应该拿工资,“当时在很多人看来,公益就应该是无偿的,拿工资的话慈善就变味了。”顶着质疑声,廖老师创立了黔西南州中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8年,他所创立的这个中心为家乡晴隆县阿妹戚托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争取到了益童乐园项目进驻。阿妹戚托也因此成为益童乐园首个落地站点。3年的时间里,站点的孩子们有的已经升入了初中,学校放假的时候他们会以“小志愿者”的身份回到站点,继续帮助着弟弟妹妹们。
在阿妹戚托站点,社区留守儿童的校外时光有了专人陪伴,唱歌、跳舞等兴趣爱好也有了学习提升的机会。2021年夏天,几位小朋友还受邀前往上海,表演具有阿妹戚托特色的歌舞、芦笙演奏。孩子们眼前的世界越来越广阔,廖老师的目标也更加长远。
“我们要把团队建设好,打造一个专业的公益机构,培养并吸引更多的专业公益人才。让这些年轻人在填饱肚子的同时,收入能够得到提升,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专心的把事做好,把公益做好。”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廖老师希望用团队能影响更多的孩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不是谁都能搞音乐,但谁都能搞音乐”
海嘎小学站点,顾亚
看着照片上这个不羁的年轻人,恐怕谁也不会将他和海嘎小学站点的顾老师联系在一起。“上小学的时候,在外打工的舅舅背了个葫芦似的东西回来。他用手指轻轻勾了一下,声音很好听。”这是顾老师音乐梦想的开始,他也想要一把吉他。
在吃饱穿暖都是问题的那个年代,顾老师的学杂费都是家里卖牛、卖猪换来的。生活拮据,吉他是奢侈品,音乐亦如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顾老师才拼了命要在海嘎小学做乐队,带着孩子们玩音乐。中间,他也有过困惑和不解。别人曾经质疑过他的声音,如今也飘向了孩子:“上学吃饭都困难的时候,音乐对孩子们真的有用吗?”
“有用。”在和痛仰乐队的舞台上,顾老师突然听到了孩子们的答案:“我终于知道摇滚是什么了,摇滚就是放开自己,摇滚就是自由,就是开心!”音乐是孩子们寄托,也是孩子们飞向更大舞台的的翅膀。在顾老师的坚持下,海嘎小学站点成为了“中国的放牛班”,被众多媒体报道。孩子们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先后和痛仰乐队、新裤子乐队等知名乐队一起演出。
排练时他是严厉的教练,可以让孩子们的音乐被更多人听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他更像是孩子们的父亲:下雨了他会把孩子们接回宿舍,周末他会和孩子们一起驾车出游。对于顾老师和顾老师的乐队,孩子们总有无限憧憬。
顾老师现在的梦想,是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山区里的孩子。他们的物质条件有了起色,但精神世界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对海嘎小学站点而言,“摇滚校园”是一种刻板的标签,但也是孩子们接触广阔世界的一种渠道。“孩子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关心、爱和关怀。不仅仅是摇滚,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都可以让他们的童年和城里孩子一样美好。”
我不希望这些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
绥阳卧龙村站点 周开梅老师
周开梅老师说,自己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站点老师,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早先我和我老公在深圳打工,两口子一个月赚3万多块。钱是不缺的,但我也真的很想我的孩子。”益童乐园开站的时候,周老师接到了朋友的求助电话:在听说家乡开了一个义务陪伴孩子、给他们素养课程的地方,周老师想也没想就飞了回来。
从周大姐变成周老师,她的收入下降了,工作却变多了。站点刚开,家长们或是不了解站点,或是有顾虑,她就徒步到村子里一家一家做家访,给家长们介绍益童乐园的好处,鼓励孩子们来站点参与活动。山路崎岖不平,她家访的路却一直不停歇,“这几年我走了大概有1000多家了”。每次家访,周老师都会认真做记录,孩子们的情况也写下了厚厚几本。卧龙村几百个孩子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
由于站点人手不足,周老师几乎是靠一个人撑起了整个站点的运营工作:从给孩子们备课、准备活动,到现场的讲解、拍照,再到活动后的记录和材料整理。本来是为了陪伴孩子返乡的她,和儿女们每天相处的时间却十分有限。白天她或是在乡间家访,或是在站点忙碌。只有晚上回家后,才能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们复习、聊天,弥补白天缺失的陪伴。一次,村里家庭条件较差的一个小姑娘衣着单薄来站点借书,她看到后当即就给孩子塞了百块钱,让小姑娘去买冬衣。晚上回家,她和家人聊起这件事的时候,被女儿打趣:“妈妈平时那么抠,我要一块钱零花钱都不给我,给别的孩子都是一百一百的给。”话虽这么说,渐渐长大的女儿却十分体谅周老师,放学后,女儿会跟着她一起走访、拍照,分担她的辛苦。“我知道妈妈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也希望为孩子们尽一份力。”
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周老师总是乐呵呵的。“三年的时间,几十个孩子从益童乐园“毕业”,升入初中。他们有的会时不时来站点看我,有的在大街上遇到也会拉着我聊天。这时候我感觉是最幸福的。”面对未来,周老师也充满希望。如今,她不仅自学了儿童心理学,还通过字节跳动公益课程得到了软硬件各方面的支持,面对繁杂的儿童工作更加游刃有余。“他们不是留守儿童,只是父母暂时不在身边。在这段时间里,我会尽可能陪着他们。”
“我在守护他们,也在守护曾经的自己”
彩虹社区站点 林水琼老师
林老师是一个从贵州大山里考出去的师范生。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历史老师,在贵州的一所中学上历史和政治课程。“最多的时候我带了7个班,那时候我对自己的认知就是——我是一个老师,教书就是我的工作。”
2019年10月,林老师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益童乐园。“那时候网上关于项目的资料还多,
我也没查到具体的工作内容。但既然这项工作是关于孩子的,我又非常喜欢孩子,就去站点上班了。”作为一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林老师当然也能够深刻体会到留守儿童内心的那份脆弱。“对我冲击最大的是,刚来的那天我看到孩子们,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林老师回忆,自己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也没有益童乐园这样给孩子关爱的地方,只有家里兄弟姐妹三日一起相依为命。小时候的她,经常被别的孩子欺负,胆小又敏感,非常不自信。“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不希望让站点的孩子们再遭遇和我一样的事情。我希望他们的童年是温暖的、快乐的、有人关心的。”在这样想法的驱动下,林老师完成了由中学老师到站点老师的转变。“来到益童乐园后,我觉得我不仅仅是老师,我也是一个社会工作者。除了教书育人,我更希望通过我学到的知识帮助小朋友们改变一些他们的习惯。两个工作看起来是有差别,但本质上都是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
在彩虹社区里,有一百多位孩子是留守儿童,其中不乏家中有各种困境的孩子。小博就曾经是让林老师操碎了心的一个捣蛋鬼:他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也常年生病,缺乏关爱。在和小博的相处中,林老师常常发现一个假期不见面,小博就会恢复很多坏习惯。在9月开学时,她苦口婆心对着小博讲了很久,本以为这个调皮的小男孩会掉头就走。但没想到的是,小博把林老师的话都听了进去。此后,小博变得爱学习了、更有礼貌了,也开始关心其他人。这样的变化让林老师也充满了成就感。
谈及未来,林老师对孩子们始终是充满信心的。“每一个留守儿童的背后都有许多让人心疼的故事,我可以在他们的童年的回忆里增加许多快乐的经历,也可以教会他们自信、勇敢、大胆地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也可以引导成为更好的自己。”
“只要益童乐园还在,我就在”
平塘大塘李静老师
在来到大塘镇前,李老师曾经尝试过很多份工作:在工厂做服装、在商场做过销售员,甚至做伐木工。那几年,李老师对于“理想的职业”还没有概念。直到2019年,在大塘镇社区服务站上班的李老师接触到了益童乐园。当她了解到益童乐园需要招聘老师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益童乐园到底是干什么的。
工资不算高,但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李老师犹豫着,见到了站点的孩子们。那一瞬间,她就决定不走了。同去的另一位老师因为待遇问题只干了17天,但李老师一干就是2年多,不仅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了站点,就连2个孩子也跟着成为了“小志愿者”。“家里老大12岁,老二7岁。老大已经懂事了,但老二小时候经常会吃醋,看到别的孩子抱我就会说‘不要抱我妈妈!这是我的妈妈。’”每当这时,李老师就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在站点我是大家的妈妈,在家里我是你一个人的妈妈。”现在,2个孩子每天耳濡目染也成为了孩子们的大哥哥。他们帮李老师为孩子们组织活动,成为篮球小队长,做得有模有样。“我开始觉得和妈妈一样开心了!”站点常年活跃着4、50个孩子。李老师眼看着小朋友长成了大孩子,考到县城里的中学。“每年,我们都会给毕业的孩子举办毕业晚会。”看到孩子们一起笑着闹着的场景,
李静觉得,自己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就是想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孩子和家长们也在她们的努力下发生了变化。站点一个叫婷婷的小姑娘起初是一个人偷偷来站点参加活动的,奶奶发现后生气地把她拉走。再后来,奶奶从婷婷同学和家长们口中得知了益童乐园对孩子们的帮助,也开始配合站点的活动,鼓励婷婷来站点。婷婷自己也在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影响下从一个脆弱、敏感的小姑娘变成了站点的开心果。
“不像留守儿童。”是来站点的客人们对孩子最多的评价。“但是为什么孩子们就必须有我们认为的‘留守儿童’的样子呢?”在益童乐园,孩子们变得坚强、开朗,有机会到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这让李老师非常满足。“只要益童乐园还在,我就还在。”
来源:字节跳动公益
文章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