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末,摄影师骑摩托车到中条山里的村子里采风,沿着10里长的盘山路迂回盘旋上到山上,山顶有个村子叫六管村,背靠巍峨的中条山,俯瞰山下是蜿蜒的母亲河黄河,咆哮奔腾的黄河水流出河津龙门口,进入小北干流区,河床变得宽阔,滚滚黄河水流速变缓,站在六管村看去,像一条玉带一样飘在黄土地上,因这里的地貌是典型的黄土塬,只适合于种植耐旱的作物,所以这里是国家地理标志作物-----狮子头花椒的原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忽然听见路边的花椒地里传来了高亢激昂当地蒲剧唱腔,顺着声音找过去,原来是两个村民正在摘花椒,蒲剧唱腔是从挂在树上的手机里传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前聊天得知,这位大哥姓姚,今年53岁,这片地大约有一亩多,花椒采摘已经接近尾声,大面积的花椒已经摘完,他家的花椒也就剩这一些了,天上虽然飘着蒙蒙细雨,但是姚大哥说问题不大,这天下不了大雨,抓紧时间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大哥说,今年的干椒价格一般,现在收的价格是二十七八一斤,不算最好的也不算最差的,自己的花椒产量一亩地大概就是个不到300斤,能卖个千把块钱吧,关键看行情,行情好了多卖几个,行情不好了少卖点,老百姓靠天吃饭,还要碰运气看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大哥说,摘花椒是个辛苦活,还是个技术活,不能把结椒的芽子碰掉了,芽子碰掉了明年产量就下降了,摘得时候紧小心慢小心还老被花椒刺扎,手上都是伤,为了提高速度,在地上铺个单子,摘下的花椒只管往下扔,摘完了四角一兜,往背篓里一倒,这样快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大哥说,自己有一儿一女,都已经成家,儿子也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在江苏打工,儿媳妇在镇上陪孩子读书,今天放假了,回来帮我们收花椒,娃娃小离不了人,老伴留在家里看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大哥说,现在村里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种地只能解决温饱,可是孙子要上学,要花销,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地根本不挣钱,老两口摘花椒很辛苦,让他们雇人摘,他们不同意,说雇人摘一斤要3块5,摘得花椒不够付工钱的,他们老两口整整摘了一个多月,我只能休息日过来帮忙,平时还在镇上打工。”姚大爷的儿媳妇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大哥是儿媳妇说,“现在大部分都是小两口多出去打工,我两个娃一个要上学,一个上幼儿园,小时候还可以,现在上学了,需要辅导作业,婆婆辅导不了,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也不想让他们缺了母亲的陪伴,所以放弃了外出打工,在镇上租了房子陪孩子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大哥说,儿子媳妇都很孝顺,每次回来都买这买那的,我们老两口也花销不了多少,种地攒下的钱,都给孙子留着,将来娶媳妇可是需要一大笔钱的,当地的彩礼很高,娶媳妇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大哥说,我的花椒叫“狮子头”个大饱满,色泽红艳,一共种了二十来亩,一年能弄个几万块钱,农闲的时候在打打零工,现在的政策好,只要不懒,不怕吃苦,都能挣到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大哥说“赶上好时候了,不愁吃不愁穿,种地还给补贴,到了60岁还给发老年金,我们要把身体保养好,好好地活着,享受如今的好日子。”朋友们,您说姚大哥说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分享。【黄河湾原创作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黄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