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出土了很多写经残片,

虽已破烂不堪,但经过整理后焕然一新。

今天搜集大量高清图分享给大家,非常震撼!

因为这些1500年前的普通抄经员,

把字写到令书法家都汗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太山崩坏,须鬼兵万万九千人……”

内容有点小恐怖哦~

从字的长相看,应该是初唐的。

结字有“微胖”感,

却呼应几分大唐雍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普通抄写员,叫“写经生”,

他们要“多拉快跑”赚钱养家,一般写得较快。

因为速度为要,导致字体显得流滑。

“晖”字是不是和有些魏碑长的比较像?

尽管很快,但是用笔还是十分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抄经体中少见的中宫收紧,宽且厚。

《多宝塔》的“宝”都在里面了。

偏晚唐的字,高大魁梧模样慢慢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抄经专用纸3包仅售99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遗留了六朝字法,没有代表性。

应为隋代的写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可以看出师傅还没领进门的写手,

个别字结字不够稳定,轻重和缓急都不知道。

这样的写经手当时也是赚不到什么功德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明显技法纯熟,结体开张大气。

非常纯粹的写经体。

一样的内容应该写了很多遍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先生的老师原来在这里?

压的扁扁的,倒是有几分古意。

笔路的行走很是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经老手,每个字初看很工整,

但是细细观察,却是快速、随意。

想当年卖油翁就是这样干的。

字字一笔带过,已经进入书法艺术范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露锋起笔,收笔重重地一按。

厚重而小清新,视觉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又是一个高段位的写经手。

精丽清奇,骨势洞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楷抄经专用毛笔4支套装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字法和笔法有魏碑的意思,

方折的强化让这个字平整宽厚很多。

仔细看,《智永千文》不就是这样写的嘛。

写的很认真,但格调终是限制了他的进阶能力,

穿再好的衣服终究是白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字迹粗细对比拉大,

加上讲究的用墨和一丝不苟的书写姿势。

这个写手应该很抢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厚重而不失灵动,

不会是学颜鲁公吧?

学《多宝塔》的童鞋们

倒是能参照学习笔法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息接近魏晋,

或者更相似钟繇的小楷吧。

不过结字有点张牙舞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蜡染敦煌写经长卷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是个人风格强烈的高手,

妥妥的隶楷味道。

就像似北方人常常吃“水萝卜”

看着是憨憨的,

品起来辣中还有点甜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笔爽利,肥而不腻。有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体精密,都快是密的插不进针了。

这种风格倒是不多见,也是十分动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智永千字文》笔法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拈花】狼毫蝇头小楷抄经专用毛笔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为什么这么淡?

没墨了加水进去练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啦。

《灵飞经》风格的来了。

一看就是练家子。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影子都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是一位健步如飞的主。

穿插游走、竖粗横细。

当年的写经高手,

应该有很多顶礼膜拜的后生吧。

高手!高手!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膜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敦煌写经书法的艺术价值

煌写经书法是中华书法艺术之宝库,写经书法具有浓厚的特色,以至于为人称为“经生体”。在师承渊源上我们却发现,经生们仍以社会流行的书法范本作为自己的楷范。敦煌写经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卷子的抄写者大多是被人雇用的写经生或一般庶民。他们常年抄写,熟能生巧,久书成艺。有的书写雄强勇猛、大刀阔斧;有的书写娴熟娟秀,温文尔雅。书体行、草、隶、篆皆备,丰富多彩,表现自然质朴,机动灵活。其功力法度,审美情趣,都令人仰望赞叹。

敦煌写经的艺术价值很高,部分写经书法体现了唐代书法较高水平,初唐人写《妙法莲华经》卷一《序品》后半、《方便品》前半被书法界权威人士称为“笔法骨肉得中,意态飞动,足以抗颜、欧、褚,在鸣沙遗墨中实推上品。”而诸如此类的写经上乘之作,实在不少。唐代书法界,推重名家,对写经书法视而不见。北宋徽宗时,御府能收藏唐经生手写卷子,已表明对其书法水平的称许。唐写经大多是字字珠玑、篇篇玉璋的精心构思之作。以无名氏书《大乘入楞伽经》为例,行与行之间,都有清晰的乌丝栏(这也是写经的共同形制),在乌丝栏之内,整体上干净利落,十分可爱,而每一个字的布篇也多在“四方块”之内,这都是唐写经书法齐整划一的重要表现。但细观每一个字,都在四方块中极富变化,特别是突出横划、捺划等主笔,在字形中间部位的横划,多破锋直入,类同尖刀,收笔时稍事停顿,即作回锋,给人以迅疾、畅快之感。当然,这样单刀直入的笔法也是抄经速度上的要求所致。

当然, 敦煌写经卷子中并不见得件件都是精品,相反,有些倒是十分的粗糙,有些楷书的基本功也是十分欠缺。如斯719《佛名经》比之其他抄经,书法水平要远远地落后几个档次,类似情况还很多。而更多的情况是,民间的佛信徒拿不出钱雇人抄经,有可能自己动手抄写,这种没有经过训练的抄经显得有些粗疏也在所难免,而经过重重把关的政府抄经当然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从敦煌写经书法艺术中,我们体会到佛教通过写经积累功德的目的,体会到佛教对于艺术的约定,离开了这些文化的考察谈写经书法的优劣,评判其艺术水平的高低,是没有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楷抄经专用毛笔4支套装

☟☟☟

扩展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戳“阅读原文”,抢购文房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