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米8的个头,身体瘦削,但眼睛有神……
扎根农村学校16载,用爱心和汗水抒写一名乡村教师精彩人生答卷,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他就是黄石市优秀班主任、湖北省优秀资教生陈磊。
坚守农村学校 恪守初心本色
1982年8月,陈磊出生于湖北孝感市孝南区;2004年6月毕业于孝感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响应国家资教政策,怀着为乡村教育献身的初心,陈磊到黄石市阳新县半壁山农场学校任教。
认真授课
当时,同学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去农村当教书匠,凭他的学历和才智,到哪都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陈磊的妈妈也是极力反对,因为舍不得儿子远离,舍不得儿子到乡下吃苦。唯一支持陈磊决定的只有支援过边疆建设的父亲,还夸陈磊继承了父辈的血脉。
到半壁山农场学校任教的初期,陈磊真有些不适应农村的生活,对农村教育也有很大的思想落差,但面对农村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陈磊还是静下心来,决定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教好孩子们,帮助农村孩子改变命运。
在任教期间,陈磊坚持家访。当地学生家长怕他初来不习惯,经常请他去家里吃饭、聊天。半年下来,陈磊不仅同当地学生家长混熟了,不习惯农村生活的心也安稳了,更主要的是,在半壁山农场学校找到了家的感觉。
据了解,前前后后有近30位年轻教师到过半壁山农场学校教书,其中有几位教师因不适应农村生活而辞职,另外十几位教师也先后调离。作为半壁山农场学校第一位资教老师,也是阳新县第一届资教生,自踏上这片土地,初心不改的陈磊一待就是16年。
陈磊不仅为人好,而且教学特优秀,阳新县城曾有两所学校先后三次要“挖”他走,但都被他谢绝了。
有人问陈磊当时是怎么想的,陈磊说,人往高处走,当时确实心动过,但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想起学生家长们的情谊、想起初心,他唯有选择不走,否则心里一定会不安。
半壁山农场学校校长说,陈磊是学校的“定海神针”,孩子们离不开他、学校更离不开他。
做好教育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农村学校教师短缺是常有的事。他学的是政治专业,教的也是政治,但学校历史课没人带的时候,不用学校安排,他主动上。
学校缺信息技术老师,他上;英语老师调走了,他上;语文老师请病假了,他上;地理老师休产假了,他主动请缨……
当然在上之前,对所教的学科,陈磊不仅要先进行认真学习,还会深入进行钻研。正因为如此,陈磊比其他教师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陈磊认为,不管教什么学科,都不能因为不是他的专业就有理由让学生成绩落下,所以只要他站到讲台上,他就一定能把课上好,更能让学生学好。
认真备课
为支持陈磊工作,善良贤淑、通情达理,同样是一名教师的妻子,特意从孝感来到半壁山。面对陈磊把全部精力花在学校和学生身上,他妻子偶尔也有怨言,说他心里只有学校、学生,没有她和家庭,但妻子理解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最终,他们只得把远在孝感的母亲请来当“保姆”。
同事、学生和家长都说陈磊不仅是教学的多面手,更是教育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正因为如此,只有寒暑假,陈磊才会回孝感陪伴老人,其他时间则很少抽时间看望父母。
爱心融入日常 感化每个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任教以来,陈磊一直担任寄宿制班主任,虽然工作琐细且繁重,但他坚持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并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
教学中,陈磊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差异,课堂上总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更注重培优辅差工作,对于后进生,课堂上他总是给予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等特殊照顾,一旦有点滴进步,他总会第一时间给予表扬;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常与学生谈心,帮学生认识自己和社会,树立远大理想。
碰到离异家庭学生,陈磊会细致、耐心地做工作,不仅帮助孩子们解决思想问题,还要协助孩子们愉快地融入和谐的班级大家庭,更要指导孩子们好好生活、认真学习。
碰到“留守生”学生,陈磊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生活问题、关注孩子们的思想动态,还会定期安排学生用他的手机与学生父母进行视频通话,让孩子们多得到一些父母的关爱。
碰到学习有困难、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陈磊便会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进行家访,同家长们一起用“爱”去感化。
曾有一名不仅调皮,还喜欢打架学生,家离校较远,家访不太方便,但为了帮助这名学生,陈磊便把这名学生叫请到家里吃饭、聊天,并亲手做这名学生喜欢吃的鱼肉。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与交流,这名学生终被感化,并从此改掉恶习,专心读书,并成了一名好学生。如今,此名学生在成都创业,每次回来,一定会开车去学校看望陈磊。
只要是陈磊教过的学生,毕业后都会感谢陈磊对他们的不放弃和耐心教育,许多学生都说:“要不是陈老师,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
16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异地孝感到黄石阳新半壁山农场学校任教的陈磊,始终怀着满腔热诚满腔爱,扎根农村这片热土,用汗水和青春播种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古训,并把所有的爱奉献给了农村孩子。(通讯员朱东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