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S 攻击是什么
Cross-Site Scripting(跨站脚本攻击)简称 XSS,是一种代码注入攻击。XSS 攻击通常指的是利用网页的漏洞,攻击者通过巧妙的方法注入 XSS 代码到网页,因为浏览器无法分辨哪些脚本是可信的,导致 XSS 脚本被执行。XSS 脚本通常能够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或者冒充用户,调用目标网站接口并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XSS 攻击类型反射型 XSS
- XSS 脚本来自当前 HTTP 请求
- 当服务器在 HTTP 请求中接收数据并将该数据拼接在 HTML 中返回时,例子:
您搜索的是: 123
// 如果服务器不对数据进行转义等处理,则攻击者可以构造如下链接进行攻击:https://xxx.com/search?query=// 该 URL 将导致以下响应,并运行 alert('xss'):
您搜索的是:
// 如果有用户请求攻击者的 URL ,则攻击者提供的脚本将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存储型 XSS
- XSS 脚本来自服务器数据库中
- 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提交到目标网站的数据库中,普通用户访问网站时服务器将恶意代码返回,浏览器默认执行,例子:
该漏洞存在于客户端代码,与服务器无关
类似反射型,区别在于 DOM 型 XSS 并不会和后台进行交互,前端直接将 URL 中的数据不做处理并动态插入到 HTML 中,是纯粹的前端安全问题,要做防御也只能在客户端上进行防御。React 如何防止 XSS 攻击
无论使用哪种攻击方式,其本质就是将恶意代码注入到应用中,浏览器去默认执行。React 官方中提到了 React DOM 在渲染所有输入内容之前,默认会进行转义。它可以确保在你的应用中,永远不会注入那些并非自己明确编写的内容。所有的内容在渲染之前都被转换成了字符串,因此恶意代码无法成功注入,从而有效地防止了 XSS 攻击。我们具体看下:
自动转义
React 在渲染 HTML 内容和渲染 DOM 属性时都会将 "'&<> 这几个字符进行转义,转义部分源码如下:
for (index = match.index; index < str.length; index++) {switch (str.charCodeAt(index)) {case 34: // "escape = '"';break;case 38: // &escape = '&';break;case 39: // 'escape = ''';break;case 60: // <escape = '<';break;case 62: // >escape = '>';break;default:continue;
这段代码是 React 在渲染到浏览器前进行的转义,可以看到对浏览器有特殊含义的字符都被转义了,恶意代码在渲染到 HTML 前都被转成了字符串,如下:
// 一段恶意代码// 转义后输出到 html 中<img src="empty.png" onerror ="alert('xss')">
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 XSS 攻击。
JSX 语法
JSX 实际上是一种语法糖,Babel 会把 JSX 编译成 React.createElement() 的函数调用,最终返回一个 ReactElement,以下为这几个步骤对应的代码:
// JSXconst element = (Hello, world!// 通过 babel 编译后的代码const element = React.createElement('h1',{className: 'greeting'},'Hello, world!'// React.createElement() 方法返回的 ReactElementconst element = {$$typeof: Symbol('react.element'),type: 'h1',key: null,props: {children: 'Hello, world!',className: 'greeting'}
我们可以看到,最终渲染的内容是在 Children 属性中,那了解了 JSX 的原理后,我们来试试能否通过构造特殊的 Children 进行 XSS 注入,来看下面一段代码:
const storedData = `{"ref":null,"type":"body","props":{"dangerouslySetInnerHTML":{"__html":""// 转成 JSONconst parsedData = JSON.parse(storedData);// 将数据渲染到页面render () {return {parsedData} ;
这段代码中, 运行后会报以下错误,提示不是有效的 ReactChild
Uncaught (in promise) Error: Objects are not valid as a React child (found: object with keys {ref, type, props}). If you meant to render a collection of children, use an array instead.
那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我们看一下 ReactElement 的源码:
const symbolFor = Symbol.for;REACT_ELEMENT_TYPE = symbolFor('react.element');const ReactElement = function(type, key, ref, self, source, owner, props) {const element = {// 这个 tag 唯一标识了此为 ReactElement$$typeof: REACT_ELEMENT_TYPE,// 元素的内置属性type: type,key: key,ref: ref,props: props,// 记录创建此元素的组件_owner: owner,...return element;
注意到其中有个属性是 $$typeof,它是用来标记此对象是一个 ReactElement,React 在进行渲染前会通过此属性进行校验,校验不通过将会抛出上面的错误。React 利用这个属性来防止通过构造特殊的 Children 来进行的 XSS 攻击,原因是 $$typeof 是个 Symbol 类型,进行 JSON 转换后会 Symbol 值会丢失,无法在前后端进行传输。如果用户提交了特殊的 Children,也无法进行渲染,利用此特性,可以防止存储型的 XSS 攻击。
在 React 中可引起漏洞的一些写法使用 dangerouslySetInnerHTML
dangerouslySetInnerHTML 是 React 为浏览器 DOM 提供 innerHTML 的替换方案。通常来讲,使用代码直接设置 HTML 存在风险,因为很容易使用户暴露在 XSS 攻击下,因为当使用 dangerouslySetInnerHTML 时,React 将不会对输入进行任何处理并直接渲染到 HTML 中,如果攻击者在 dangerouslySetInnerHTML 传入了恶意代码,那么浏览器将会运行恶意代码。看下源码:
function getNonChildrenInnerMarkup(props) {const innerHTML = props.dangerouslySetInnerHTML; // 有dangerouslySetInnerHTML属性,会不经转义就渲染__html的内容if (innerHTML != null) {if (innerHTML.__html != null) {return innerHTML.__html;} else {const content = props.children;if (typeof content === 'string' || typeof content === 'number') {return escapeTextForBrowser(content);return null;
所以平时开发时最好避免使用 dangerouslySetInnerHTML,如果不得不使用的话,前端或服务端必须对输入进行相关验证,例如对特殊输入进行过滤、转义等处理。前端这边处理的话,推荐使用白名单过滤 (https://jsxss.com/zh/index.html),通过白名单控制允许的 HTML 标签及各标签的属性。
通过用户提供的对象来创建 React 组件
举个例子:
// 用户的输入const userProvidePropsString = `{"dangerouslySetInnerHTML":{"__html":""}}"`;// 经过 JSON 转换const userProvideProps = JSON.parse(userProvidePropsString);// userProvideProps = {// dangerouslySetInnerHTML: {// "__html": ``// }// };render() {// 出于某种原因解析用户提供的 JSON 并将对象作为 props 传递return
这段代码将用户提供的数据进行 JSON 转换后直接当做 div 的属性,当用户构造了类似例子中的特殊字符串时,页面就会被注入恶意代码,所以要注意平时在开发中不要直接使用用户的输入作为属性。
使用用户输入的值来渲染 a 标签的 href 属性,或类似 img 标签的 src 属性等
const userWebsite = "javascript:alert('xss');";
如果没有对该 URL 进行过滤以防止通过 javascript: 或 data: 来执行 JavaScript,则攻击者可以构造 XSS 攻击,此处会有潜在的安全问题。用户提供的 URL 需要在前端或者服务端在入库之前进行验证并过滤。
服务端如何防止 XSS 攻击
服务端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也需要做一些措施以防止 XSS 攻击,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
- 在接收到用户输入时,需要对输入进行尽可能严格的过滤,过滤或移除特殊的 HTML 标签、JS 事件的关键字等。
- 在输出时对数据进行转义,根据输出语境 (html/javascript/css/url),进行对应的转义
- 对关键 Cookie 设置 http-only 属性,JS脚本就不能访问到 http-only 的 Cookie 了
- 利用 CSP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HTTP/CSP) 来抵御或者削弱 XSS 攻击,一个 CSP 兼容的浏览器将会仅执行从白名单域获取到的脚本文件,忽略所有的其他脚本 (包括内联脚本和 HTML 的事件处理属性)
出现 XSS 漏洞本质上是输入输出验证不充分,React 在设计上已经很安全了,但是一些反模式的写法还是会引起安全漏洞。Vue 也是类似,Vue 做的安全措施主要也是转义,HTML 的内容和动态绑定的属性都会进行转义。无论使用 React 或 Vue 等前端框架,都不能百分百的防止 XSS 攻击,所以服务端必须对前端参数做一些验证,包括但不限于特殊字符转义、标签、属性白名单过滤等。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一般都是挺严重的,不管是敏感数据被窃取或者用户资金被盗,损失往往无法挽回。我们平时开发中需要保持安全意识,保持代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