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了一则执行悬赏公告。前山西首富李兆会成被执行人,承担2.16余亿元和利息的四分之一连带清偿责任。
李兆会曾是山西省最年轻的首富,更因迎娶女明星车晓,轰动一时。如今却因为欠债成了老赖。按照法院判决,他的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应该支付美锦能源人民币2.16亿元和利息,李兆会本人也对上述付款义务中未清偿部分承担四分之一的连带清偿责任。
在中国的富豪家族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应该算是"第二代高豪",是跳过了"艰苦创业"而站在一个辉煌平台上起步的"富二代"。有人预言,在这一代中,10个继位者就有9个要失败。而李兆会作为中国"富二代"的最早接班的一批人,接班后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
据《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公布的数字显示:山西海鑫董事长李海仓生前最后一次排榜的财富数字是16亿,李兆会继位后的2003年是24亿,2004年是30亿,2005年是33亿,也就是说李兆会接班三年,海鑫的财富增长了一倍多,相当于三年又建了一个海鑫。
一、
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突然接班,是怎样快速成长为企业领袖,又是怎样用将前辈扳倒而迅速建起自己的商业帝国的?他到底有什么时能力?这一切,都是个谜。
李家的发迹,源于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这位出生在山西运城闻喜县东镇川口村的农民,原来也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穷人。但是李海仓从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办过油房,建过肥皂厂。1987年初,李海仓集资40万元,在闻喜县建起了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在此基础上,他以一年一个厂的速度,很快建立了海鑫钢铁、海鑫投资、海鑫轧钢、海鑫房地产等六七个独立法人企业,成为拥有7300多名职工,总资产30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老板。
李海仓是一个有学识、有胆识的民营企业家,他领导的海鑫始终都能走在政策前面。当国家开始关闭土焦时,海鑫早就搞起了机焦;当国家淘汰机焦时,海鑫早已建起了高技术、高效益的炼钢炉;当钢铁市场饱和时,海鑫则靠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牢牢占领了市场。
李海仓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海鑫的发展得益于五个法宝——成本、质量、诚信、资本和人才。海鑫在高速扩张的同时,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品链,扩大生产规模,大大节约了钢材的生产费用。
为保证质量,李海仓制定了一套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的“海鑫标准”。国际上炼钢用的生铁含硫量一般不超过0.06%,而海鑫规定的含硫量必须在0.03%以下。由于保证了质量,海鑫的生铁和钢坯在出口时,没有发生过一次质量纠纷,没有发生过一次索赔现象。
海鑫处于中西部地区,比不上东南沿海地区的发达,为了吸引人才,海鑫不惜花费重金聘请高科技人才,并给他们创造着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海鑫聘请的100多位技术人员中,有4名来自杭州钢铁厂。他们在海鑫干了半年后,想去另一个钢铁厂进行技术承包。李海仓找他们谈话,让他们先请3个月假去试试,好了留下,不好再回来,请假期间工资照发。3个月后,这几位技术人员不想在那里干了,又不好意思回海鑫,李海仓知道后,立即派人把他们请回来,并委以重任。
李海仓遇害后,海鑫人对凶手恨之入骨,除了因为对李海仓的感情深厚之外,许多人担心李海仓死后海鑫后继无人,自己手里的饭碗不保。
继位的李兆会只有22岁,一没有管理经验,二没有接班资本,的资本就是曾在澳洲求学五年,学过一些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知识。父亲遇害后,他还不愿意接班,觉得当董事长太苦。
二、
在爷爷李春元的支持下,李兆会还是接了班。
2003年2月18日,在北京兆龙饭店,李兆会被股东会和董事会全票选为董事长,正式接班。李兆会当选后说:"我感到我身上责任感是如此地强烈。虽然我可以希望大家给我一定的时间,但我知道企业不会等人,市场也不会等人,只有尽最大努力去做……"
掌权后,李兆会马上将创业元老、海鑫集团副董事长辛存海调离权力核心,又以海鑫钢铁旗下的一家水泥厂为代价,将对自己形成威胁的五叔李天虎被巧妙"赶走"。之后,李兆会将自小与其亲近的六叔李文杰带进海鑫,担任海鑫集团总裁,成为李兆会的心腹。另外,李兆会又把舅舅等人也安排到了集团的管理核心圈内。这样一个家族式的管理层,对刚坐上董事长位置的李兆会来说,是很有安全感的。
家族权斗之中,李兆会通过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完全掌控了海鑫集团,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2009年,李兆会向女演员车晓发起了攻势。相貌平平的李兆会,追起女人来毫不吝啬钱财,砸下豪车、名表之后,终于抱得美人归。他的婚礼花费5000万元,请来了众多明星捧场,据说发出去的红包有近千万,一时轰动全国。
令人诧异的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给了车晓3亿分手费后,李兆会潇洒离去,又娶了另外一名女演员。
李兆会掌握海鑫实权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抛出6个多亿进入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动作,也是一个超常动作。004年11月12日,海鑫公司以59356.89万元的价格,受让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银行16053.525万股,成为民生银行的第十大股东。据中色股份董事会透露,他们近半年来,到处寻找民生银行的买家,先后接触过为数不少的企业,最后因海鑫实业价格出得高,所以双方很快成交。
民营企业参股银行的例子很多,但像李兆会这样愿意花费如此高溢价的例子却并不多见。因为当时海鑫实业的净资产仅有18亿多,而他们给民生银行的总支付价款便达到了6亿。
同年11月18日,李兆会的上海海博鑫惠公司从黑龙江富华集团手中获得华冠科技21.5%的股权,从而成为华冠科技第二大股东。
三、
李兆会一直认为做实业利润低,玩金融才能让钱生钱,钱来得又快又轻松。
李兆会突然杀进资本市场,让业内人感到迷惑不解。一时间,东镇上下一片哗然。
海鑫一位高层透露,在2003年至2004年,因钢价猛涨,海鑫赚了不少钱。有了钱后,李兆会就想着把钱丢到资本市场去赌,希望钱能生出更多的钱。李兆会一直喜欢赌,他在澳门赌博时,一场输赢就是几千万。
一位与李兆会父亲同辈的人讲,李兆会和他父亲完全不同,在穿戴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他父亲在世时从来没有穿一件1000元以上的服装,而李兆会从没有一件千元以下的衣服。有一次,李兆会在运城一家酒店与酒店工作人员发生磨擦,一气之下砸了酒店,后来赔了几百万,他眼都不眨一下。
李兆会进入资本市场,很多人是不看好的。李兆会根本没有经验,即使一次赌赢了,也不可能次次有好运气。一位海鑫人说,李兆会虽然是海鑫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但从不管生产的事,企业的大小事情都是他手下的一帮"军师"在处理。这些"军师",有集团招聘的,也有县政府直接派来的。公司大的决策都是这些"军师"研究好了,向李兆会汇报,李兆会感觉可以,就算是形成了决议;如果感觉不好,就打回去重议。一个如果只靠董事长感觉行事,能走多远呢?
四、
让人想不通的是,李兆会接班三年中,却成绩斐然。2003年海鑫总产值超过50个亿,上缴利税超过10个亿,为当地财政贡献3个亿,成为历年来海鑫发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2004年,海鑫又完成总产值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被评为纳税民企全国第一。也是在这—年,李兆会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海鑫的这些战功,在海鑫人看来,要么是运气带来的,要么是李兆会父亲留下的基础。钢铁价格从2002年10月开始,一路猛涨,这才使海鑫的效益翻了一番;李海仓去世之前,给李兆会建立了一个非常广泛的网络,为海鑫积累了很好的信誉,这才是那几年李兆会成功的秘密,而不是李兆会自己有多么大的能耐。
资本市场上的成功,让李兆会更加醉心于资本市场,渐渐远离了钢铁主业,甚至一年到头也不去海鑫钢铁办公,而是把精力放在建立多家投资平台公司,从事对基金、证券、影视等领域的投资为主。
但是李兆会的这些投资,都带有投机性质,再难重现民生银行的辉煌业绩。
资本市场获益乏力,加上实海鑫钢铁从2004年之后连年亏损,李兆会和海鑫钢铁的金融链条越拉越紧,断裂已是迟早的事了。
李兆会在资本市场频频大手笔出手的同时,又在2009年斥资亿元在北京、青岛建设了两家"儿童体验城"。这两个项目占用了海鑫钢铁大量的资金流,也为后来的破产埋下了隐患。
李兆会涉猎的行业与钢铁主业之间相关性很低,难以形成协同效应。这种多元化战略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资金链条断裂,是造成海鑫钢铁现在濒临破产的直接原因。银行因行业不景气盯紧海鑫钢铁贷款,还贷之后不再借贷;另一方面李兆会进行资本运作需要大量资金,银行大幅度抽贷与资本市场沉淀资金两种因素的叠加效应,最终成为压垮海鑫钢铁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历了金融危机、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下降后,海鑫钢铁最终高炉熄火,破产重组的命运早已命中注定。
破产后的海鑫给李兆会带来了巨额债务。2017年12月,上海高级法院将李兆会列为失信人名单,并限制其出境,李兆会就这样从“首富”变成了“老赖”。
被法院列入执行悬赏公告名单后,李兆会还会翻身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