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么一个省份。人们平时不太会想起它,而提起了,印象总是“煤老板”/“老陈醋”。

看到这两个关键词,你可能已经有了答案。没错,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山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百里太行山从这里崛起,五千年文明史在这里沉淀,延绵的黄土高原与翻腾的黄河,成就了山西醇厚的人与镇。

山西,其实是一个会让你啧啧称奇的地方。奇在哪儿?从地理位置到风光人文,从方言到饮食……

山西之奇 从黄土高原说起‍‍‍‍‍‍

众所周知,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以及黄土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叫黄土高原是因为黄土实在太多了。很多黄土都是距今二百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时期形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土高原并不是一座平坦的高原,用“千沟万壑”来形容黄土高原地形再恰当不过的。由于几百万年来的雨水冲刷和黄河的冲击,黄土高原的土壤受到各种原因的侵蚀,形成了一个个的塬、梁、峁、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我们说,山西的奇,要从黄土高原说起呢?

因为山西最重要的“气质”——古建筑,正是由于黄土高原的保护,而得以保存。

这里地形多山、较为封闭,自唐代以后一直远离政治经济中心,也就难以入侵。自然条件为保护木质建筑提供了许多便利。这些历经风霜仍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能为我们勾勒出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轮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 古建筑之奇‍

山西 古建筑之奇‍

不同于黄土高原给人留下的初印象,山西古建筑彰显着这片土地低调的精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言道,地下文物看陕西 ,地上文物看山西。文博界还有句话: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因为仅山西一省,就坐拥中国70%的面古建筑遗存。它是当之无愧的古建王国。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从年代跨度上看,山西古建筑都是毋庸置疑的全国之首。

山西目前已发现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106座,其中唐代四座——也是国内仅存的四座,五代三座,宋、辽、金时期九十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不止有建筑,还有数不尽的风光。“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太多名山大川在这里巍峨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 方言之奇

说起魔幻的方言, 大家都会想起温州话,但山西话,可也是能难哭了整个北方的程度。

能难倒北方人的北方话其实很少。根据一项实验,北京人,对济南话的可理解度平均打分6.33(满分10);对西安话的理解度也能打6分。对成都话的打分还有6.71。不过,到对太原话的理解度打分平均只有2.6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比北京话多8个声母,山西话的韵母也不太一样。山西话的许多构词习惯也让北方同胞们震惊。比如分音词和逆序词。逆序词,比如普通话里“挣扎”、“讯问”,在太原方言就是“扎挣”、“问讯”。

山西话为什么这么特别?是因为山西话本就属于晋语区,而不是北方方言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汉代,《方言》一书就有“秦晋语”的说法。而相传晋文公重耳走遍卫、鲁、齐等国,都是使用秦晋语交流,可见当时秦晋语的重要地位。

晋语得以独立,还是得益于山西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山西东是太行山,西、南边是黄河,北边又是阴山山脉,这一大块区域相当封闭。据史记载,中原大战时期,娘子关外一片战乱,但进了娘子关就一片歌舞升平。挡住了战乱和外来移民,也就保护了本地方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 美食之奇‍

山西 美食之奇‍

有人就说,山西人一日无面,十魂就掉了九魂。这里有:刀削面、剪刀面、牛肉丸子面、抿尖、猫耳朵、剔尖、刀拨面、手擀面、河捞面、揪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C位的当然是刀削面。精华在面劲道的口感上,而且是吃到碗底儿都有嚼劲的那种。一碗正宗的刀削面,面条呈均匀的棱形:两边薄中间稍厚,浇上肉臊子,撒上香菜提鲜,再加上几块豆干、一个卤蛋、一个狮子头,一碗面下肚,熨帖舒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还有不少杂粮粗粮面食:莜面栲栳栳、搓鱼鱼、蘸尖尖,猫耳朵,冲着这可爱的名字,我都要按头你去吃一遍。曹家熏肘、定襄蒸肉、吴家熏肉、晋中压花肉、太原头脑、解州羊肉泡……无数令人垂涎的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要忘记山西的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天,可能是走进山西古文明的最好季节。这个季节足够沧桑,足够静谧,气质里就像那些古老文明的余音。是一种低沉的诉说,绵延千年,从未逝去。是时候,该仔细端详下,这个美了五千年的省份了。

(图文来源于嗨皮士旅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