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秀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周云福第一次跟随学业导师王一先来到吴冠中先生家中拜访。吴冠中先生面对着眼前这对年龄相差不大的师生,侃侃而谈了一个多小时。先生教诲说,年轻人要以传统为师,更要以自然为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有丘壑,笔下才有灵性。那时,周云福还是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他的老师王一先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而吴冠中正是王一先当年的授业恩师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得益于这种渊源,让当时一个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艺术“小白”,有幸数次聆听画坛大师的当面教诲,让自己艺术生涯的起点变得澄明丰盈起来,让少年强说愁所得不到的淡泊与平实,提早进入了“艺而近乎道”的成长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云福在大学学的专业是造型美术,主要课程有素描、水粉、油画等,属于西方艺术范畴。中国大漠山水画的开拓者、今年84岁的黄名芊,当年也是周云福的授业恩师,师从傅抱石、钱松嵒。饱受黄名芊影响,周云福的个人创作方向较早地从西画转向了中国山水画,古摹石涛、八大等,近学张大千、吴冠中,尝试把西方艺术元素融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比卡博物馆的《同心圆睡猫》与沈周的《猫》,塞尚的苹果静物与牧溪的《六柿图》,库尔贝的《花篮图》与李嵩的《花篮》,毕加索的《泼墨人骑图》与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都何其形似神肖,又同样栩栩如生!”周云福认为,西方艺术以模仿自然为中心,倾向于写实;东方艺术看重于描写印象,故更多倾向于写意。无论西为中用还是中为西用,不过是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借鉴与观照。林风眠、张大千、吴冠中也都是“中西调和”方面的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周云福受益匪浅的是,恩师黄名芊教授几十年来坚持一力倡导并孜孜以求的“师造化、求学术、克庸常、鄙权术、抒真情、立我法、树大象、创自格”的艺术追求,和十多年九进沙漠的身体苦行,时刻砥砺着周云福在工作、生活中对艺术的痴迷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宋人郭熙为后人指点了一长串写生的好去处。周云福是山东人,这么多年来,泰山自是首选;其次,庐山、黄山等名山也是他迷恋的写生圣地。无论是细雨霏霏还是夕阳西下,无论春秋变幻还是冬夏轮回,山川壮丽,尽揽入怀;风景如画,画染风景。循古抚今,周云福沐浴大山大水,熏染大丘大壑,让性灵在自然之间蕴养,再忘乎于天地之间,以求接近古人所言的“中得心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以后,因家有九旬老父,周云福更多地把写生驿站留在了故乡莱西大青山。占地1400多公顷的大青山,森林茂密,山形峻峭,气势恢宏。柴门闻犬吠,轻风抚山岗,小溪石上流,把心放在静好的阳光下,诗和远方尽收眼底。周云福乐得尽孝、写生两不误,创作激情汩汩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云福的绘画笔法大胆,笔墨豪放,长浓墨勾沉,善淡彩渲染,如行云流水,空濛苍润,境界高远,深得业内名家好评。中国画有个传统,就是习惯在作品上题上一句话或一段诗词,而西方画只是签个名完事。“想表达的都在山水间,在墨韵里,在不言中”, 周云福先生更喜欢后者,那种欲辩无言、欲语还休的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67岁的周云福先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艺美协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其绘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山东省美展中获奖,工艺美术作品3次获得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华东最高奖——“华东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唐诗曰 “笔落春蚕食叶声”,寓意笔力之深厚。期待周云福先生在艺术的探索之路上,以梦为马,走得更远。

(作者系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山东工会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特聘新闻专家)

收藏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