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走入一些古建大宅时,经常迎门便会看到一口大缸。

庭院为何要摆缸?

多数人的认知是:为了防火。

古代科技不太发达,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做饭、照明、取暖又基本都是明火,故而庭院防火确定至关重要。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水火无情,而克制火的最好武器,就是水,那么摆缸储水,用以防火,自然就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缸,还有一个更加正式的名字,叫“门海”。

门前有海,海纳百川,既是为了防火,又是为了镇火。

巨商大贾们家中摆缸,普通百姓家中摆缸,高高在上的皇宫紫禁城中,同样也摆缸。

据记载,故宫原本共有308口大缸,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尚存231口。

自明永乐建成,至清宣统退位的四百年间,故宫先后共发生火灾达五十余次。

如果没有这些大缸的守护,今天的故宫,还指不定会是什么样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祥缸

从该角度讲,这些大缸都是名符其实、功勋卓著的:

大缸的缸体材质不一而足,陶缸、石缸、铁缸、铜缸、鎏金铜缸,各家视各家财力为之。

像摆在故宫几个重要大殿门前的18口乾隆缸,全是黄铜鎏金的。

之所以称作乾隆缸,当然是由乾隆皇帝亲自负责监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乾隆年间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口径五尺(约1.7米)的大缸,每口重约3392公斤,口径四尺(约1.3米)的大缸,每口重约2166公斤。

即:五尺径的用铜近三吨半,四尺径的用铜两吨多,每口外加100两鎏金,18口大铜缸的制作成本,折合成人民币,要超过千万!

八国联军入侵时,竟用刺刀刮缸上的金子累累刀痕,至今清晰可见。

龙、凤也好,麒麟、貔貅也罢,都只是人们寄托情感的载体,真正发生火灾时,只有这些太平缸、吉祥缸,才是巍巍故宫真正的守护神。

因而它们在宫里也倍受重视,一年四季,都有专人看护,常换常新,以备不时之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宫内各处铜缸、铁缸,每逢小雪节,该管首领太监安设缸盖缸套,等至开年惊蛰收回。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 或许有人会问,如此耗费国库,倒不如修几个池子来得方便。

事实上,乾隆皇帝巨资造缸,除了基本的防火和昭显尊贵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风水学中讲究:藏风聚气,得水为上。

意思是说,安家布宅,要选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正所谓:前有罩后有靠,山主人丁水主财。

但是现实中,这样的风水宝地往往可遇不可求,于是很多人就在家里开一口井或者置一口缸,用以补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行之中,水克火,水亦生财。

既然这种大缸被称之为“门海”,那便有了敞开大门、海纳百川之美好寓意,是家族聚财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讲这些,有时难免会落入陈腐的窠臼。

但是中国人在信念之下,还埋藏着一颗性情之心。

“陶冶情操”四个字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样的性情,什么样的胸怀,什么样的眼界,能成就什么样的人,那简直是一定的。

所谓忠厚传家、和气生财之说,都是老祖宗千百实践出来的真知灼见,不管到了什么年代,都同样是人生至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大缸,在储水防火的同时,慢慢就融入到人们的文化理念当中。

由于缸中储水,时间久了容易变质,就有人想到在里边养些金鱼,或者栽植睡莲之类,慢慢地,又衍生出陶冶性情的功用。

直至最后,这些太平缸、吉祥缸被请入室内,陈设起来,又承载了更多的家族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任何一个简单表象的背后,都有可能蕴藏着老祖宗深厚的智慧力量。

这些智慧,只要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启迪我们的人生,甚至也能助跑我们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梦 黑檀木•烟灰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白玉 瑞兽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挝大红酸枝 香山五老 大画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紫檀 笔筒 司马光砸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