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6万人命悬一线,2小时生死考验……中国式救援,太好哭了!

1970年,成昆铁路全线通车。

这条修建了12年的铁路,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首。

起初,得知中国要修建成昆铁路,很多外国专家都不看好,他们说:中国人简直疯了!

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地况复杂。那些高达数百米的悬崖峭壁,人上去都难,更别说修路。

但这条铁路只要能修通,将会惠及包括四川、云南在内几个省份的无数百姓,极具经济价值。

为了征服天险,不畏艰难的铁道兵们,牺牲巨大。

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人牺牲。

可谓是“一公里一忠魂”。

张弟裕,就是其中一位英烈。

在一次隧道严重塌方事故中,张弟裕为了救战友,身陷危险。

生命最后关头,他毅然让前来抢救他的战友立即撤离,并留下令人潸然泪下的遗言:

“不要管我,要保存力量,继续抢通成昆线。”

“帮我把床上的钱包交给党支部,当作我最后一次党费。”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心心念念的,还是未竟的事业。

无数个如张弟裕烈士一样的人,奋力拼搏,甚至牺牲自己,换来了今天的便捷生活。

面对危险,勇往直前。面对灾难,挺身而出。

他们身上,完美体现了中国力量,以及中国人的担当。

朱一龙主演的新电影《峰爆》,就是致敬这群最勇敢无畏的中国人。

《峰爆》是一部关于灾难和救援的电影。

受全球地质变动的影响,一场史无前例的地质灾害,向云江县城袭来。

16万人即将被吞没,修了十年即将完工的隧道,也受到威胁。

危难时刻,以朱一龙饰演的洪翼舟和黄志忠饰演的洪赟兵父子为首的基建人,展开了一场与灾难赛跑的生死救援。

这是一部属于中国人的灾难电影,观众一度为逼真的场景紧张不已。

更令人震撼的,是面对灾难时,勇敢担当的中国人。

“家可以重建,人必须活着。”

涌动的人潮、车流,处处体现着,小城的安宁生活进入了倒计时。

时间短,人数庞大,所有人安全转移,几乎不可能。

眼下只有一个方法:炸掉即将完工的隧道,形成路障,阻挡山石对县城的冲击。

这条隧道,修了整整十年,凝结了无数铁建人的心血和青春。

陈数饰演的项目经理丁雅珺没有犹豫,她噙着眼泪,斩钉截铁地说:

“在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而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他们决定,炸隧道!

即使不舍,可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隧道炸了,可以再修,大不了再来一个十年。只要人还在,一切就有希望。

灾难面前,生命至上。这是所有基建人的信念,是中国的担当,是中国式救援的核心。

中国人的动员能力,有多强大?

2020年初,疫情爆发,蔓延至全国,举国上下迅速反应。

9000万党员,14亿人民,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到这场抗击战中。

医疗救援、物资供应、生活设施保障……

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所有人都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从无到有,从接到命令、画图纸、建设到最终验收移交,仅仅花费10余天。

这背后,需要无数基建人夜以继日工作。

在本应全家团圆的春节,奋战在一线,为更多人开启生命通道。

需要国家电网数百名职工,通宵作业,完成线路从铺设到送电的全过程。

需要各大通讯运营商们一起配合,迅速完成信号覆盖。

需要无数的建设物资与生活物资,从祖国的各处源源不断送进来,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这一切,容不得半点疏漏。

无数人逆行而上,往武汉奔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赶去。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

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这是只有在中国,才能看见的奇迹。

英 雄

是选择勇敢的普通人

“人不是一上来就很勇敢的,他们本身也有自己脆弱的地方,但是当国家需要他们,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会驱使着他们前进。”

电影里,县城发生了地陷,火车脱轨,地面坍塌。

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消防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援。

那个认真负责的队长,在危难关头,让队友撤出去,自己却永远留在了黑暗阴冷的地底。

他不怕危险吗?

他当然也会怕,但他更怕救不了人。

和他一样有担当的人,还有很多。

洪翼舟执行任务时,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主动请缨,助他一臂之力。

焦俊艳饰演的卢小靳,在碎石不断落下的时候,冒着危险,带领着一群孩子,躲在安全地带。

领着他们唱歌,脱下衣服给孩子们保暖。

在孩子们最惶恐害怕的时候,成了他们勇敢的守护人。

而准备执行隧道炸毁任务时,那些拖着血淋淋的伤口的铁建人,更令无数人泪目。

他们明白,自己将要做的事,无异于亲手摧毁自己培育了十年的孩子。

十年,每一块砖头和每一处路基,都是他们铺就的,如今要亲手炸毁。

那种心痛和不舍,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

可最后,他们毅然坚守在原地,等待炸隧道的命令响起。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勇敢的平凡英雄。

中国正因为有这群勇敢无畏的普通人,才能在每一次灾难之后,仍旧充满希望地继续向前。

过去的一切,无不验证着,中国人民是这个世界上最英勇的人民。

我记得,郑州暴雨时,地铁一车人被困。有人留好了“遗言”,有人和家人道了别。

可最后获救的时候,那些受困的人们,没有拥挤,没有一哄而上,他们帮助救援人员救人,让妇女和孩子先走。

我记得疫情爆发时,无数勇敢逆行、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

他们在请战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他们一根根掰开死神紧攥的手指,把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界的人,带回家人的怀抱中。

我记得特大洪水时,那些子弟兵们毫不犹豫跳进滚滚江水,用身体铸成最后一道防线。
河对岸的老百姓跪在地上哭喊着:求求你们,别跳了,房子我们不要了!

这些人,他们不过是肉体凡胎,会怕会痛,会流血流泪。

可在最危难的时刻,他们一刹那间爆发的力量和担当,让人无比动容。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

他们都不过是一瞬间变得勇敢无畏的普通人。

长大后

我就成为了你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数次热泪盈眶。

洪翼舟和老洪这对父子,承包了我大部分泪点。

老洪很少夸儿子,其实心里十分为他感到骄傲。

而洪翼舟对父亲的感情,很复杂。

他一方面始终关心着父亲。老洪耳朵不好,他默默买好助听器送给他。

另一方面,他又因为年少时的家庭变故,对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老洪,充满了埋怨。

这是一对别扭的父子。

可洪翼舟没想到,曾那么埋怨父亲,自己成年后却慢慢变成和他一样的人。

电影里有一幕,洪翼舟冒着生命危险,攀岩山崖,投放炸药。
不放心儿子的老洪也跟了过来。
终点近在咫尺,却找不到落脚点。

底下是万丈深渊,挂在崖壁的洪翼舟,就快脱力了。

老洪做了一个决定:把自己当成垫脚石,让儿子踩着他,攀上终点。

不管洪翼舟怎么劝说、拒绝,这位曾经的铁道兵都做好了最后的觉悟。

不这么做,两个人都到不了终点。

不这么做,16万人身处险境。

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坠落悬崖一瞬间,老洪最后向儿子敬了个礼。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老洪的一生,是无数铁道兵的缩影。

这是一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军队。

他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奉献青春,甚至生命,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庭,为祖国的锦绣山河,铺就一条条便捷的铁路网。

他们功成身退,本该是被保护的人。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依旧挺身而出。

老兵不死,他们的精神,永远长存。
在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之后,洪翼舟终于理解了他的苦心和牺牲。

我时常记得,很小的时候坐火车的经历。

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火车晃晃悠悠,我惊奇于这个绿匣子好神奇,可以带我们去这去那。

而现在,十几小时缩短成几个小时,更快更安全便捷的时代悄然来临。

公路修进了村庄,地铁四通八达,高铁和磁悬浮列车越来越快,快递今天下单明天到达,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中国基建越来越强大的结果。

不仅如此,中国还是全世界闻名的“基建狂魔”:输电线路世界第一、高速公路世界第一、高铁网络世界第一、光缆线路世界第一、移动基站世界第一……

世界上最高的十座桥梁,有8座在中国。

世界最大的十座水力发电站,有3座在中国,最大的在中国。

世界上最快的列车磁悬浮在中国,而第二名 “复兴号”还是在中国。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懈努力的中国基建人在背后付出的结果。

我们享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至于常常忘记这群在背后的人。

好在,《峰爆》将镜头聚焦于这群默默奉献的人。

灾难是可怕的,家园遭到破坏,生命受到威胁。

可在灾难中,平凡人众志成城救援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

家园没了,可以重建。隧道炸了,可以再修。

唯有生命,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

活着,才有希望。

这就是中国式救援的力量,是生在中国的安全感。

正是因为无数人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我们国家才能闯过大风大浪,变成今天的模样。

我们不能忘,那些不畏艰险,舍小家为大家的基建人。

我们不能忘,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为大义甘愿牺牲自己的铁道老兵。

我们更不能忘,每一次在险境中,舍生忘死,勇敢逆行的普通人。

生于今日之华夏,我无比感激,有一群人,为国家拼过命,流过血。

这是国家之幸,亦是人民之幸。

他们值得被铭记。

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当我们跨越山海,与家人团圆时,别忘了,无数基建人做出的努力。

这个中秋,带上你的家人,去电影院感受一下《峰爆》吧。

或许,你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