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的指示精神,2021年9月20日,第二届“墨香梵音”书画展示交流会在北京昌平区和平寺顺利举办。这届交流会的主题就是——梵音墨韵,共庆中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届“墨香梵音”书画展示交流会,由北京佛教音乐团与北京昌平和平寺共同主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研究所协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流会之始,大家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和平寺德禅大和尚介绍了该寺的历史、典故和自然人文环境。接着,陈小玲所长发发表了主旨讲话。

她说,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而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儒、道并尊的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洛阳白马寺作为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中国第一古刹以降,佛名四海,信众亿万,唐诗中即有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他又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发掘、整合和引导传统文化及宗教文化中的民主基因、向善基因、和谐基因、团结基因、凝聚基因,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的“墨香梵音”活动,一定能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也一定能够越办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佛事音乐的民间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张广泉乐社”,在京素负盛名,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教授曾派其博士生专门立项研究,并成书《京西民间佛事音乐及其保护研究——以张广泉乐社为个案》,于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这次活动特邀张广泉乐社京西大管音乐传承人、张广泉儿子张荣先生为大家表演了管子独奏《吉祥三宝》,受到了热烈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墨韵”登场。在北京佛教音乐团演奏的优雅佛乐声中,徐徐拉开了书画交流展示的序幕,著名画家王林先生现场挥毫泼墨《达摩面壁,祈福和平》,共同庆祝中秋佳节和世界和平日;书法家韩文博、常炳玺、胡瀚林分别挥毫,书写条幅“梵音墨韵”、“阳春白雪”、“和融天下”等。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和平寺住持德禅大和尚、北京佛教音乐团团长张贵先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陈小玲、副所长俞波,以及“张广泉乐社”京西大管音乐传承人张荣先生、联合国世界和平文化大使画家王林先生,以及书法家韩文博、常炳玺、胡瀚林等。

和平寺乃是京北名刹,位于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是唐李世民赐建的皇家寺院佛教场所。据史料记载,该寺是唐代“国防部长”尉迟恭,也就是后来民间恭敬的门神尉迟敬德监建,相传有“先有和平寺,后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之说。该寺供奉千手千眼玉观音、19个罗汉、龙王等;千年银杏两株,占地200亩。顺治年间进士庄冏生(1627-1679),官至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到寺赏月,赞和平寺“风景秀丽”,是北京的“五台真迹,何殊普陀,茅山之所”。(刘鹤平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