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进行实

地考察,确认秦代阿房宫遗址的建筑规模

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

一,并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阿房宫绘画图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这是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中写的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秦始皇横扫六国,华夏统一,然后将整个蜀山挖掉,才造出了阿房宫;

可想而知阿房宫在当时是多么的恢宏以及富丽堂皇。

可能因为是赋的缘故,杜牧在文中所用辞藻极其之华丽;

文学作品描写难免有点夸张,可真正的阿房宫的确是一座恢宏的古代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房宫概念图

史学资料描写的是非常客观公正的。

据司马迁所写《史记》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秦代的一步约合六尺,由此可得阿房宫前殿大约东西宽690米,南北长115米,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无疑是宏大的。

可是这还仅仅只是前殿,是秦始皇在位时所了,在秦二世继位后继续修建。据了解,建成后的阿房宫大约有殿堂700座,可想而知是多么奢华了。

可是,阿房宫还未建成就“早早夭折”了。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正是西楚霸王项羽!这到底是事实,还是我们所有人都冤枉他了呢?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到:“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意思是项羽进入咸阳后,四处屠杀抢掠,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卷走了秦宫里的珠宝和美女,烧毁了秦朝宫殿,大火三月不熄。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也记载道“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史记》中写的还没有那么明确,《阿房宫赋》中杜牧所写则直指项羽火烧阿房宫一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阿房宫复原图

暂且先不谈论《史记》,先说说杜牧的《阿房宫赋》;

我们始终要相信,文学描写终究是文学描写,无论文章写的多么纪实,但它绝对不能和史学资料同一而论。

就像小说作品中的“我”并不是真正的作者本人一样,文学描写也并不就是真正的史实,但它依然具有一部分史学价值。

可以信,但不能全都相信。

千百年来,人们对“项羽火烧阿房宫”一事深信不疑。甚至于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民间传说以及演义的加工下,形成了火烧阿房宫的许多版本。

我们都说,群众的力量的庞大的,经过时间的推移以及民间艺术的加工,这事相当于是“石锤”了。

因为民间艺术要符合百姓的审美,艺术化的修饰往往能够博得广大百姓的认同。

其中一个传说称,项羽攻入咸阳后,因自己的爱妾虞姬曾经被秦军俘虏,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将阿房宫及其附属宫殿一并火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又一个传说称,项羽是因为痛恨秦始皇为了修建阿房宫而劳民伤财,入关后才烧了阿房宫,并让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把方圆数百里都烧成灰烬,为百姓出一口恶气。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烧杀抢掠都不是一个胜利者该有的姿态;

就因为对敌人的泄愤,而使得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化为废墟,而且屠杀,抢掠等行为也与暴徒无异,项羽也引起了后人的诸多非议。

然而火烧阿房宫却是对项羽天大的误会,直道近年来科考队对阿房宫遗址探查后才使这件事真相大白了,项羽也得到平反了。

2002年,科考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全面考察,详细了解了阿房宫前殿的范围,结构,以及阿房宫建筑群的基本轮廓。

考察了解,阿房宫分为两大建筑群,一是前建筑群,即《史记》中记载的可容纳万人的宫殿;二是“上天台”建筑群,其遗址破坏严重。

事实上,阿房宫并没有完整的被造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阿房宫遗址

根据遗迹,专家发现阿房宫并没有烧毁的痕迹,遗迹范围只发现了少量的红烧土。

如果阿房宫真的被大火烧了三个月,那现场应该有大量的红烧土和大量的草木灰。

凑巧的是,在咸阳宫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遗迹,而《史记》中所写的“烧秦宫室”,专家推断,火烧的应该是咸阳宫,并非阿房宫。

而阿房宫幸免于项羽的烧杀抢掠,可能就是因为阿房宫未完全建成,宫殿的建筑残缺。纵火也不必多此一举了。

既然阿房宫并非被火烧,那它是如何消失的呢?人们为何会将其怪罪于项羽呢?阿房宫其名因何而来呢?

点个关注,下期继续会大家揭秘。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