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阿房宫被项羽烧毁是天大的误会,阿房宫消亡实则另有隐情,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去上期浏览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阿房宫消亡的真正原因,以及人们为何会怪罪到项羽头上,还有阿房宫名字的由来。

阿房宫实则是“自然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以见得?我们上期聊到,阿房宫并没有完全建成,随着秦朝的覆灭,建了一半的宫殿逐渐荒废了。

到了汉代,阿房宫址被改称为“阿城”(因其东,西,北三面有厚厚的宫墙)。

由于“阿城”地理位置优越,汉代皇室将其列入上林苑宫殿建筑的修建范围。汉代以后,阿房宫遗址因地势较高而多被用来驻扎军队。

宋代以后,它干脆被夷为平地,改作农田了。由此可知,阿房宫一直是一座想象中的宫殿。

它从未被建成,也就没有被毁一事了。这,才是“天下第一宫”的真正命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曲折,但也足够令人惋惜。

再来聊聊为什么人们要把这笔子虚乌有的账算在项羽的头上;这离不开两部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部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阿房宫赋》。

由于《阿房宫赋》的失实记载,人们误以为杜牧所写就是历史真相。

其实吧,杜牧是个唐代人,这件事已经过去。百年了他也只是个“吃瓜群众”,只是他是个有才华的“吃瓜群众”罢了;

怎么一回事呢,作为文学作品,《阿房宫赋》运用了大量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显然不适合作为判定历史真实的依据。

可事实并非如此,项羽确实烧了宫殿不过不是阿房宫,是咸阳宫,这是已经通过考古证实了的,上期我们也听到了;

然而,《阿房宫赋》确实写得太好了,其深远影响间接左右了人们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部是司马迁的《史记》。

这是我们对《史记•项羽本纪》的误读。相关文段是这样写的:“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说项羽烧了秦宫殿,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有熄灭。这里并没有说烧了哪座宫殿然而,由于阿房宫的地位与影响力,后人想当然的认为秦宫室就是指阿房宫。

然而,上文取自《史记•项羽本纪》,我们研究历史就要将所有相关文段综合起来论实。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明确记载了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从这里不难看出屠的是咸阳,烧的也是咸阳宫!

至于为什么不烧阿房宫呢?因为完全没必要呀,它并未完全建成,原本就残破不堪的,项羽纵火也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如果说对《史记》的误读令人们初步判断火烧阿房宫是项羽所为,那么《阿房宫赋》的广泛流传则是让项羽永久背负了这一罪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无怪乎人们会冤枉他,在率军征战的过程中,项羽屠城,活埋,烧杀的事例屡见不鲜,进入咸阳后仍延续这一风格。

火烧阿房宫恰恰符合项羽的的一贯作风。

最后,我们来聊聊“阿房宫”其名的来历吧,阿房其实是由秦始皇命名,不过有很多说法;

一种说法源于《史记》的记载,称宫殿形状“四阿旁广”,“阿”解释为“曲”的意思,阿房宫据此得名。

另一种说法载于《汉书•贾山传》,称由于宫殿建在大陵上,“阿”就是大陵的意思,“高若干,阿上为房”。

还有一种说法源自民间传说,相传嬴政在赵国做人质时,深爱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阿房。嬴政返回秦国即位后,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中,仍然无法立一个民间女子为后。为了怀念阿房,他便修建了如此奢华的阿房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与阿房女

不论正史观点还是野史观点,都给阿房宫增添了一份迷人的色彩。然而阿房宫终究是一座“空中楼阁”。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