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5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已跌至年内新低的10.88元/公斤,在东北个别猪价深水地区,肥猪价格已经跌破5元,既创下了年内新低,也创下了近几年的价格新低。面对深跌的猪价,生猪养殖是否到了抄底的时机,现在是否可以去补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猪养殖绕不开的“猪周期”

生猪养殖绕不开的“猪周期”

对于养殖户而言,什么时候抄底或补栏比较划算?当然是猪周期下行通道的底部,这是一个最佳时机。这轮猪周期的下跌通道是从今年的1月份开始的,生猪价格从最高点的36.85元/公斤,下跌至目前的10.88元/公斤,同样,衡量生猪养殖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标猪粮比价,也是从9:1下降至目前的4:1左右,属于断崖式的下跌。

一直以来,我们很多人都在研究“猪周期”,试图能从中分析出一些规律来。如果说猪周期是真的有规律,总结起来就是:只要有暴涨就一定会有暴跌,反之,只要有暴跌就一定会出现暴涨,因为它是一个报复性的反弹或下跌。就拿这轮猪周期来说,猪粮比价从7:1开始上涨,一直长至最高时的20:1左右,快速涨价期也就用了6个月左右的时间,同样,从今年下跌开始,短短几个月猪粮比价和猪肉价格都出现了腰斩。

但反过来说,其实“猪周期”是没有规律的。因为猪价到底什么时候能暴涨,能涨多少?什么时候暴跌,能跌多少?只有天知道!因为生猪养殖在我国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里面的变量因素也就非常的多,比如环保、政策调控、疫病、饲料价格等等。与其听信别人的预测,还不如抓阄,可能比预测还要准。所以,不要过度去揣摩“猪周期”,至多也就是从这里面判断个大概趋势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是否是抄底或补栏的最佳时机?

现在是否是抄底或补栏的最佳时机?

在一般情况下,是否可以进行抄底或补栏,我们主要看两个指标:市场淘汰母猪和生猪交易均重的变化情况。那么,最近两个月的猪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市场淘汰母猪的变化情况

“猪周期”低谷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去产能的速度,而淘汰母猪有自发去产能也有被动去产能。自发去产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每次生猪养殖处于重度亏损期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养殖场户都有赌徒心理,都希望让别人的猪场黄了,把自己的猪场剩下。而被动去产能是一个快速过程,在一定亏损期的时候,一般都容易出现重大疫病,往往会推动猪价暴涨,因为越是在重度亏损期的时候,养猪人越是不注重生猪保健工作。

最近两个月,各大养殖群体已纷纷开启去产能的节奏,这是一种主动去产能进行猪群优化的过程。相对来说,规模化猪场要比中小散户做得好,但总体来说,尽管去产能已经开始,但去产能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生猪交易重变化情况

“猪周期”低谷来临时,往往是市场上小体重猪开始大量上市的时候。从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近3个月,生猪交易均重已出现连续下降,截至9月19日,全国交易均重为120公斤左右,而年内最高点为6月第一周的135公斤左右。一方面如果长时间压栏,资金周转困难,尤其是近期,马上就要到12月份,银行要结息,必须要还贷;另一方面,仔猪和母猪双重滞销,导致其自留增加,为保证栏内利用率,不得不被迫出栏。

当前能否抄底或补栏?

目前东北个别肥猪生猪价格已经跌至5元以下,而母猪更是白菜价,后备母猪下跌更是惨不忍睹,甚至一些地区的妊娠母猪已经跌至2000元以下。那么,这个时间是否可以补栏?

当前是否可以补栏,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养殖水平。如果你既能做好群发性疾病的防控,同时又能很好的控制猪粮比价,生产成绩也很高,那么,此时补栏母猪,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因为补充后备母猪从培育开始,到最终出栏上市,至少要经历14个月左右的时间。

对于外购育肥的,同样仍然取决于养猪水平。如果你的养猪水平仍然停留在依靠大量疫苗、大量抗生素的水平,你压根就不要再去从事养猪这个行业了。现在的养猪产业,早已经过了粗放式经营管理的时代,养猪不但是重资产投入,同时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有投入养猪的钱,还不如去包地种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猪价有暴跌,就一定会有暴涨,在猪价低谷期,我们需要练好内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培育一个生产成绩非常优秀的猪群,至少需要十四个月的时间,与其在亏损期悲观抱怨,或者去预测未来猪价,还不如做好准备。既然低谷期已经出现了,下一次高峰来临的时候还会远吗?核心是下一次猪价高峰到来的时候,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首先,你是否有足够数量而且是生产成绩足够理想的种猪?大多数情况是,在猪价高峰期的时候,要么没有种猪,要么老弱病残,也就是生产成绩不理想。结果就是虽然经历了猪周期,但是在高峰期的时候没有赚到足够多的钱,这样在进入猪周期下滑期,猪场就会陷入巨亏。

其次,你的养猪环境是否满足猪只生产的基本要求?猪舍环境对生猪养殖来说太重要了,大部分群发性疾病都是因环境而起。养猪本身就是重资产投入,是一个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的行业,这个庙就是我们的猪舍环境,等到猪周期高峰期的时候涨价了再去调整环境,不但可能会带来疫病,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

第三,你是否有过硬的养殖技术?首先是群发性疾病的防控技术,一两头猪生病,对整个养殖效益并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如果是一群猪生病了,那就不仅仅是这些猪生病了,而是养猪生产体系出了问题。其次是对成本的控制,如果你能控制猪粮比价在一个很低的区间,那么,即使在猪价下行期,你也能很好的控制亏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和各位养殖者朋友一起共勉:“贤者预变则变,智者遇变则变,愚者只会抱怨。”是说,最优秀的人预判到了未来的变化,就已经采取了应对变化的措施,而聪明的人遇到了变化,马上就会跟着去改变,最愚蠢的是只会去抱怨。市场有变化,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改变市场,而是改变自己,机会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