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中国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为中心,描绘了当时各行各业许多普通人的形象。孙少安和孙少平在劳动和爱情、挫折和追求、痛苦和欢乐、日常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冲突中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现了普通人在伟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作背景:《平凡的世界》创作始于1975年,而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新的文学思潮涌动,现代主义、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形式和技巧的变化和创新令人眼花缭乱。相反,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被“冷落”了。路遥准备了三年,写作了三年。为了开阔视野,掌握信息,他读了很多,包括近十年的近百本小说、报纸等相关书籍,过着“从早上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也奔赴社会各个层面体验生活。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远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写作随笔《平凡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进入了狂热。身体几乎不存在;生活似乎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得机器人化。第二稿写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远县城。因为生活不规律,路遥被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100多汤,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精神力量继续写作。

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陕北榆林清涧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代表作包括小说《平凡的世界》和《平凡的世界》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1972年秋,路遥调任延川县文艺宣传队任创作员。同年,在诗人曹谷溪的努力下,延川县成立了“文学创作组”,创办了印刷文学刊物《人生》,由几个文艺青年在不同单位编辑,路遥就是其中之一。路遥在这个时期写了很多诗。1973年,路遥被选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路遥在延安大学期间,以欧洲文学史、俄罗斯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为指导,系统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同年7月,《山花》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延河》。这是他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小说。10月,路遥参加《优胜红旗》编辑部召开的创作座谈会。从此,路遥有机会接触、王等作家,并有幸得到他们的直接指导。随后,路遥先后发表了《延河》、《姐姐》、《雪中红梅》等一批短篇小说。1976年8月从延安大学毕业后,路遥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月夜》。1980年出版《延河》,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