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姐妹们,中间插播了一期MACD,现在我们又终于回归我们的指数基金了。
杰杰不厌其烦的和大家强调MACD的滞后性,那我们现在就引入一个计算未来估值的新方法,也是杰杰觉得目前市面上最合理的一个方法——未来现金折现。
一瞬间又从指数基金撤了出去,不过大家不用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相信杰杰一定不会浪费大家时间。多学一点总不是坏事情。
哈哈,如果看完了本期大家也赞同这种方法,那我们就再一次与巴菲特——巴神,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毕竟他老人家也觉得“一家上市公司最终的价值,就是未来所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
这一期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未来现金折现。
那在谈未来现金折现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现在市面上最常用的估值计算方法。
哈哈,又是一个名词需要了解——市盈率(PE)。
(ps:如果大家想要了解详细且专业的知识阔以百度,杰杰依然是以大家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
我们假设有这么一家包子铺价值100万,同时他每年可以盈利10万元,那他的市盈率PE=100/10=10。
简单吧,那大家也能从计算公式中看出,市盈率他不是一个比例,而是一个倍数,准确的来说市盈率应该叫做市盈率倍数,金融市场老是搞一些这种为难人的称呼。啊,只能是逼着自己接受吧。
所以市盈率其实反馈出来的就是一个回本年限,拿刚才的例子来说,10倍市盈率就意味着我用100万买了这个包子铺我需要用10年的时间才能回本。
当然大家也会经常看到一个词叫做盈利收益率,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市盈率的倒数,还是拿上面那个包子铺的例子,他的盈利收益率为10/100=10%,也就是说这个包子铺明年的收益为10%。
那么从本质上来说好像这个10%大家更好接受,但是为什么事实上用的更多的是市盈率呢?因为市盈率差别更大更明显,比如2%和2.5%的收益感觉差不多,换成市盈率就变成了50倍和40倍,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所以,市盈率就是我们最常用的估值指标,没有之一。
那么从杰杰给大家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理论上来说市盈率那当然是越低越好。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如果只是单纯的这个样子去计算市盈率看估值那是不正确滴。
比如拿珠宝品牌潘多拉举例,一个925银的玻璃珠珠卖500,600,成本估计几十,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买单,这就是品牌溢价,狠起贵。
那么对于一家公司也是一样的,看好的人很多,市场热度非常高,那他的市盈率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这样并不能说明这家公司被高估了,那同样市场热度不高的公司,他的市盈率低但是盈利能力弱,也不能说他是被低估了。
同时由于A股市场发展的时间不长,在过去市场监管机制不严格的时候,有很多庄家存在炒小股等哄抬股价的行为,这样子就导致了A股市场很多股票被高估了,华丽的泡沫迟早是要被戳破的。
所以渐渐的就延伸出来了未来现金流估值法,既然过去的参考意义不大,那我就看未来。
再来一个例子让大家秒懂未来现金估值法。哈哈哈,来涉及公式了。来清醒一下。
假设我要买一个包子铺,如果包子铺目前市值100万,假设今年年收入10万,明年也是10万,后年也是10万,那我们现在用多少钱买合适?
大家都知道因为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因素存在,现金是会贬值,明年的10万与今年的10万是无法画等号的,如果我们只是单纯按照传统方法:10+10+10=30万,然后在稍为折个价,以防风险的发生,比如70%,最终会以30*70%+100=121万买下了包子铺。
那我们在来看一下未来现金折现是什么东东。先来看一下公式:
(PV=现值,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公式。
其实在投资行业有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存在一个利率叫做无风险利率,一般指的就是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目前杰杰查了一下为2.882%,那为了方便我们后续计算我们把他假设为3%,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无风险利率大约为3%。
那么站在投资理财的叫来上来说,只要我们去做合理科学的投资,每年保底能有3%的收益,例如100块钱,我明年至少可以有103元。反过来说,明年的103元只相当于今年的100元,就是用103/(1+3%)=100计算出来的,这里的折现率我们取了3%,但现实中,折现率其实等于:
折现率=无风险利率+风险回报率+通货膨胀
折现率的计算涉及到很复杂的会计知识,如果有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或者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专门开一期来讲讲。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不从事金融工作的人,我们只要了解清楚,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讲为什么明年的钱到今年要折现就ok了。
说的在口水话一点,那就是我们明年的钱放到今年来就会变少,具体变少多少就用上面那个公式计算,这个样子大家应该能清楚了吧。
那我们再回到这个包子铺上,我们想要每年都有10万的收益,我们还是以3%作为折现率,那么折算到现在的价值为10+10/(1+0.03)+10/(1+0.03)^2=29.13万(第一个10是因为今年就可以收到10万,第二个才是未来的所以次方数为1),然后再算上风险折价29.13*70%+100=120.39,最终以120.39万收购是最合适的。
这个就是未来现金折现。大家在了解估值的时候肯定见过的格雷厄姆估值策略以及彼得林奇PEG估值法其实都是基于未来现金折现诞生的。
大家先把他看懂,我们下期来聊一聊,未来现金折现到底怎么运用到基金里面,以及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未来现金估值法好,但是很多券商和一些财经大V依然不用呢?
大富大贵,我们下期再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