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青春健康委员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与子•悟家教

第三十五讲

给孩子一些“朦胧美”

01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第三十五个故事:《家长签字》。

儿子作业做得很糟糕,老师要求他回家让家长签字。

儿子心想,这作业要是被父亲看到了,必然会挨骂。那怎么办呢?

他回家与父亲玩游戏,蒙着眼睛签字。趁父亲蒙着眼睛,儿子把作业本拿出来,顺便让父亲给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业糟糕怕挨批,巧借游戏求落笔。

一眼睁来一眼闭,参与监督更有益。

有位妈妈说,开学初,孩子收拾行李,东西放得比较杂乱,还落下很多物品没有放进行李箱。

这位妈妈看不下去,就帮孩子把需要带的物品列了张清单,要求孩子重新整理,并对行李箱中的物件摆放进行了指导。

原本孩子对收拾行李充满了热情,这下瞬间变得厌烦起来,并拒绝了妈妈的所有帮助。

这位妈妈说自己事后有点后悔,没必要让孩子什么事情都按照自己的要求一板一眼,何况孩子刚开始住校,收拾行李的事总有个慢慢学习成长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尚小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时常会意识到,要俯下身子与孩子交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同理他,因为他还不成熟。

当孩子成为一名高中生,很多家长开始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他了。有时候会忘了他终究还是个孩子,有些方面还依然无法达到成人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会非常理性地与孩子交流,把事实的情况分析得清楚明白,把道理讲得透彻深刻,期待孩子迅速把握这些重点内容,内化为他自身的需求。

“理性”成了我们与这些大孩子沟通的基调。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这本书中,作者对“理性”有个很有意思的解释。

他说,理性的作用,是让我们得以超脱有限的视角,来寻求自我改善的途径。

看来,理性并不是把事实讲得一板一眼细致入微,而是让我们超脱自己的局限,有个更开阔的视野、更广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也很容易发现,教育孩子并不是把他的问题罗列得越清楚,他就改得越彻底。

有时候反而是对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对优点和长处用上放大镜,效果会更好,因为不断地指出缺点只会带来挫败感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有些情况当然是说得越清楚越好,但是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站在家庭互动的角度,那就未必了。

有时候给孩子一些“朦胧美”,家长的参与监督会更受欢迎,也更有效。

02

作者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讲老师:邹蓉

作者简介:

北仑中学心理高级教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级青春健康主持人

宁波市教坛新秀

北仑区心理学科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