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可以说是才子荟萃,文学盛行。放眼整个民国时期,稍有些文学创作的文学才子们,便是自称大家教授先生等文学头衔。但是有一人却直言不讳,觉得这些人都担不起教授这个名号,他就是刘文典,狷狂名士。因为他觉得教授这个称呼所代表的,是本身存在的深厚的学问,而不单单是文学创作。

一、狂人刘文典

刘文典堪称我国现代杰出文史大师,是著名的庄子研究和古籍校勘学者。刘文典曾经留学过日本,跟随着国学宗师章太炎学习,并且精通英、德、日、意等各国语言,也曾担任北大、清华中文系教授,可以说是文学界当中荣誉致极。

尤其是刘文典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每个月领到的薪资仅次于北大怪杰辜鸿铭,可以说是相当厉害的一个人物,而最让刘文典出名的,则是他本人狂徒的形象。早在1928年,安徽大学爆发学潮,将大学的校长叫过来训示。

过了好久才有一个戴着眼镜,外表干瘪的老头出现在了蒋介石的办公室的当中,还直接就坐在沙发上。蒋介石看到来到办公室的人如此狂傲无礼,忍住怒火问道来人是不是刘文典,却没想到刘文典直接反问他是不是蒋介石。蒋介石哪里忍受得了如此狂傲的文人,直接拍桌子大骂刘文典。

这样的话语彻底激怒了蒋介石,让蒋介石忍不住拍桌子破口大骂。然而刘文典却面不改色,目光冰冷地看着蒋介石。就是这样一个民国有名的狷狂名士,刘文典骂遍了自己看不上的所有人,并且精准打击了民国时期所谓的才子和日寇汉奸等人。

但就是这样狂的不可一世的刘文典,却也会因为自己失诺而甘愿被和尚敲打脑袋惩罚,也是十分的可爱。世人了解刘文典,只知道他是一个狂人,傲的不可一世,却不知道,刘文典的狂傲皆是来源于它本身对于中华文化千年传承的国粹的敬畏,也是源于刘文典对于中国文人“不畏势,不媚俗”的风骨传承。

二、傲人的文学底蕴

刘文典本身就是专业研究古典文学的,从来都是看不起搞新闻学的人。曾就由名士吴宓开课《红楼梦》,引起了刘文典的好胜心。并且十分自信自己讲的《红楼梦》一定要远远胜于吴宓,并且专门在吴宓开课的时间,自己也开始讲学,公开和吴宓打擂台。

刘文典曾经告诉来听自己课的学生“我所讲的,一定是别人没有的,别人讲过的我不屑于讲。”就是这样一个狂人,在开课初期很多人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因为当时的吴宓才是真正的大师,更多的人是相信吴宓的讲课。

但是听过刘文典的课以后的学生,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被刘文典讲述的内容所吸引,甚至有许多原来吴宓的学生也开始选择听刘文典的课。吴宓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便前往刘文典的课堂之上,看看刘文典讲课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听了刘文典的讲课以后,发现刘文典所讲的红学确实有着独到之处,并且有着刘文典自己所添加的观点,风趣幽默。吴宓在刘文典的课堂也是沉浸其中,听得津津有味。从那以后,刘文典的课堂又多了一个忠实听众。

刘文典看着自己课堂上的学生越来越多,也看到了常来自己课堂的吴宓,便也知道这场红学擂台自己已经胜利了。但是只有这样,刘文典还不满足,如果满足了他就不是狂人刘文典了。于是刘文典在一次上课当中,正讲到引人注目的地方时,突然停下。

刘文典将目光放在了远处的吴宓身上,大声问道“吴宓兄以为如何?”吴宓也不因此感到恼怒,像其他学生一样,恭敬地回答问题。如此刘文典才算是作罢,继续上课。

三、狂人也有敬服的人

刘文典曾经公开讲道“只有陈寅恪先生才是真正的教授”,也只有他才配拿四百块钱,而我也只能拿到四十块钱,朱自清能拿到四块钱。可是沈从文却连四毛钱我都不想给他。在当时民国时期的文人墨客各自有着各自的傲气,但是刘文典的傲气是独树一帜的,关键是在于他对于任何人都是明目张胆的无视。

在西南联大时期,学校的国文系俨然成为了血脉的延续,白话文也这里开始发扬光大。除了原来就已经在学校的知名大家朱自清闻一多先生以外,还特地请来了李广田、沈从文等文人墨客。却没想到此举引来了刘文典的极大反应。这也是让刘文典说出这些话的原因,将沈从文等人视为文学界的乡下人,甚至是在公开场合当中不顾形象来奚落沈从文。

刘文典本人也是深深地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曾经自我评价也是毫不保留地指出了自己这个问题,但是同样的刘文典知道,自己并不是在任何人面前都是狂妄自大的。至少在面对陈寅恪的时候,刘文典收起了自己骄傲的态度,在陈寅恪面前毫无半分狂傲。

对于陈寅恪而言,真正努力的人是不动声色的,陈寅恪的学问可以说是深似海,尤其是本人精通十四种语言,哪怕是狂傲的刘文典在陈寅恪的面前,也只能乖乖的在其身后做跟屁虫。到处与人传播陈寅恪大师的好,总是称呼自己不及陈大师的万分之一,完全是将陈寅恪视为自己的偶像,原来狂人也有令人喜爱的一面。

四、结语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身边很少有如此能够深研国学的人,而刘文典本人不仅将中国古典文学研习透彻,更是融汇贯通了古人的铮铮铁骨,一身傲气。也正是有着自己文化知识作为背后支撑,刘文典才能够傲然文学界。

换作如今的社会的,国学盛行的今天,我们又能有多少人向刘文典一样,凭借着自身的文学来傲然于世,而不是凭借腰缠万贯来衡量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让人们逐渐丧失了对于文学真正的热爱,对于知识的渴望,也正需要如同刘文典一样的狂人,来批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