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湖边的最后一段路是沙山上的一段野路,路的两旁长满了比人还高的野枸杞和蔓荆籽草。年纪越大,我就越对这种茂盛没有抵抗力,它让我想起梵高、想起海子,想起沉甸甸的丰收和贫瘠的大地,想起电影《角斗士》中那只逆光抚过麦田的手——麦穗们闪着迷离的金色的光芒,引领着勇士的灵魂回到失去的家园——存在是那么坚实,而虚无也是那么坚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年前,我家住在一个县城边的山坡上。那是个单位宿舍大院,那些个宿舍楼是毛时代造的仿苏式建筑,它们的楼顶被莫名其妙的设计成了半圆连拱形,象一眼眼窑洞。大院离城区并不远,可公交车却不到那里,所以我要回家就得自己走一段路,或沿着公路,或翻山而行。要翻的那座山是座草山,满山遍野长着没膝深的茅草,草里经常藏着野兔和斑鸠,当然也会有蛇。那些茅草到了冬天会干到发白,风一吹便“哗哗、沙沙”作响,特别适合放火烧山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我跟我女朋友去我家就是翻山去的,趟着“沙、沙”响的茅草,我们边说着话边向家走去……其实这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场景,但不知为什么我却记住了几十年。

因为天气太闷热,湖边沙滩上没有什么人,水清沙幼的湖岸线蜿蜒而漫长、安宁而寂寥,很适合一个人走一走或坐一坐,象北野武的电影那样。北野武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讲的是个很普通的故事,一个聋哑的大男孩喜欢冲浪,天天坐海边看,然后就自己做了个冲浪板去冲,然后就死了。影片几乎无戏剧性可言,但很多镜头却就是能留在人的脑海里:男孩夹着冲浪板带着妹妹一前一后呆板的在海边走;男孩与妹妹一动不动的看着海;男孩傻里傻气的从浪头上翻落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野武电影中的人物总是这样,不管是“十步杀一人”的勇士,还是小打小闹的调皮男生,他们的身影永远是那么妥、那么与周边格格不入,他们的喜怒哀乐总象是与这个世界隔着一层东西。这感觉让我想了很久,后来我想起了日本文学中的一个著名形象——孤猿。可能北野武就是孤猿吧!

很多年后,我有了个新女朋友。第一次分别时,她忽然问我:“你以前有几个女朋友!”我怔了下,反问她:“那你呢?”最后一次见面,我们去爬了次山,在山上看城市的灯火。在山顶平台休息时,她忽然撑在栏杆上,对着山谷声嘶力竭的喊了声我的名字:“陶军——”

那一刻,她孤独的象颗星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