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很多家长都问:孩子什么时间进行生涯规划比较好?这个问题,志愿无忧给出的建议是越早越好。为什么呢?今天这篇文章解释的就非常全面了,不妨一起看看吧!

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下的志愿填报,首先是要带着“匹配”思维进行志愿填报。生涯规划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意义体现在一个核心词“匹配”。

一、与学生发展目标的匹配

学生期待从事什么行业?期待在哪座城市生活?期待从事什么类型的岗位?以学生发展意向为参考倒推填报的专业和院校,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更积极地投入大学的学习。

如今上大学并不难,难的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性格、能发挥个人特长、发展前景又好的大学和专业。伴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前置了,现在从高一选科就要开始了解大学和规划未来发展。

新高考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既是好事也有挑战。选择是在充分认知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基础上做出的,这样的选择是个性化的,是符合自身特点的,同样也是最适合自己的。

二、与学生特质的匹配

每年志愿无忧都会遇到一些学生在从高中向大学过渡的过程中,在面对关键选择的时候,忽视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只考虑分数可以读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并没有想过自己是否适合、喜欢这个专业及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从而导致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陷入困扰。

学生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学习风格等特质是专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选择与学生特质匹配的专业将提升学生对于大学及专业的满意度,同时将有效降低学生迷茫感。

霍兰德兴趣理论

与现实情况的匹配

要进行生涯规划,重要的前提是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无论是学生个人的特质、专业信息或是行业及岗位发展等均要通过网络信息搜集、生涯人物访谈等形式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这就很大程度的避免了因为信息不对称或想象臆测带来的失望情况。

另外,生涯是动态变化的,人也是不断发展变化。往年,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后,随着不断深入了解自己与社会,学生的个人志向等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发现所选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最青睐的,亦或是又发现了有些专业也比较感兴趣。

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地应变,可能是通过考研、修二学位等方式调整发展方向,也可能是调整期待,发掘当下选择与个人志向的匹配关系。这背后都是生涯规划的思维。

志愿无忧

总体来说,生涯规划是贯穿志愿填报全过程的,从前期的信息了解、有效决策到进入大学后的积极行动和灵活应变,都是生涯规划的典型体现。

新高考后,专业先行,希望同学和家长能提前规划,早作准备,从高一就可以开始帮助孩子进行内外探索,寻找目标,规划专业方向。

【1】志愿无忧《高中生涯发展指南》总结学生和家长遇到的问题,并结合生涯发展规划理论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撰写而成,内容全面充实,非常具有实践性,希望能够给高中学生和家长带来帮助!

【2】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生涯规划和高考志愿填报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