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三季度,国内生猪价格延续震荡下跌的趋势,不断刷新年内价格新低,并逐渐向10元/公斤的关口逼近。而在猪价深水区的东北地区,局部已经“破十”,在对养殖端后市持续看空的背景下,上游市场开始加速去产能。为防止猪价的大幅波动,国家也是持续落地调控政策,那么,当前的去产能究竟是怎么一种情况?新政策落地对养殖端都会带来哪些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能集中释放,三季度猪价不断创新低

产能集中释放,三季度猪价不断创新低

三季度,国内生猪价格延续震荡下行趋势,进入九月份后,跌速进一步加快。截至9月2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10.78元/公斤,较7月初下降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初,在我国北方局部地区非瘟有抬头迹象,对应三季度市场供应有一定的断档,因此,业内普遍看好三季度的行情。但实际情况却和大家预期的完全相反,在生猪产能超预期恢复的大背景下,加上疫情反复对外出消费起到了限制作用,叠加淡季因素,7~8月生猪价格上涨预期并未兑现 ,业内看空情绪渐浓。

9月份猪价开始加速下跌,至月底,东北猪价一度跌破“10”元大关,全国生猪均价亦向“10元”逼近。养殖端亏损面不断加大,目前,自繁自养每头亏损为700元左右,而仔猪育肥头均亏损更是超过1000元,在业界普遍看空后市的情况下,养殖端也开始加速去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繁母猪存栏量高出保有量11.3%

能繁母猪存栏量高出保有量11.3%

根据农业农村部9月23日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方案(暂行)》(以下简称“《方案》”),在“十四五”期间,要将我国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最低不低于3700万头。尽管从8月份开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连续7个月增长后,首次出现下降,但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达到了4564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的11.3%。

这意味着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已经处在《方案》逆周期调控措施的黄色预警区域,产能出现了较大波动。因此,接下来不排除调控力度将加大,以加速淘汰低产母猪。我们都知道,能繁母猪影响的是10个月以后市场的生猪供应,因此,在目前产能惯性增长的前提下,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成交稀少,上游产能淘汰速度加快

市场成交稀少,上游产能淘汰速度加快

受去年猪价大幅上涨的刺激,大多数规模化猪场都走上了扩张之路。但截至2021年8月底,从各大养殖场的上市财报来看,出栏计划完成得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受到价格下跌的影响,规模养殖场放缓了出栏计划,不排除在四季度将加大出栏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规模猪场的亏损和中小散户相比,亏损程度要深得多。在普遍亏损以及看空后市的情况下,规模猪场补栏计划开始缩减,而散户也几乎没有补栏计划,导致二元母猪和仔猪价格也跌至低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份第四周,全国7公斤仔猪每头出栏均价为97元左右,较7月初下降了76.8%;50公斤二元母猪每头出栏均价为1130元左右,较7月初下降了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亏损持续和仔猪、二元母猪滞销的情况下,种猪场及规模猪场被迫自留,倒逼上游加速去产能。目前种猪配种率已显著降低,“种转商”、怀孕母猪引产等现象频频发生,母猪淘汰量也显著增加。

当然,为了防止规模养殖场过度去产能,《方案》也对生猪规模养殖场给出了明确的生产指导意见。将全国500头以上规模猪场全数备案,然后根据能繁母猪变化率,确定全国及各省份规模猪场的能繁母猪保有量。《方案》也进一步明确指出,规模猪场不得违法拆除,确需拆除的,也要安排养殖用地进行异地重建,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对于自愿退出的规模猪场,也要根据减少的产能情况,进行适时补充,以确保生猪产能的保有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猪养殖去产能对散户养殖的影响

生猪养殖去产能对散户养殖的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占比为57%左右,也就是说基本上规模化养殖和散户养殖平分秋色。在猪价较高时,容易出现一哄而上,而在猪价下跌过程中,又容易出现一哄而下的情况。因此,未来政策面会逐渐向规模猪场靠拢,散户退出的产能将由规模猪场替代。

养猪朝着规模化猪场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并不代表着散户养殖就没有了未来。首先,不管规模化如何发展,散户仍然在我国生猪供给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方案》实施的目的是淘汰那些管理和技术理念落后的产能,而不是全部淘汰。相反,《方案》也将对具有优化升级潜力的中小散户,通过临时救助、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他们进行产业升级。

同时,《方案》的预警信息也弥补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缺点,从而减少不理性的投机补栏、恐慌性出栏,这对于降低市场风险,稳定生猪供应都有积极的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猪养殖去产能对当前市场的影响

生猪养殖去产能对当前市场的影响

生猪产业在进入加速去产能阶段后,这对生猪价格上涨肯定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由于生猪养殖的基数太大,见成效恐怕还需时日。进入四季度后,受需求端提振,生猪价格或将出现一定好转,但在生猪供应充足的大前提下,价格涨幅有限,生猪价格仍将处在低位运行。

同时,四季度是北方非瘟高发期,养殖风险增加,散户及中小养殖场补栏热情难有好转,预计四季度生猪行情仍偏弱运行。根据近十年的数据,当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100万头左右时,对应的生猪价格在10~15元/公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将在这一区间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在调整后,对应的出栏时间是2022年的5月份,到时随着生猪出栏量的下降,猪肉价格也将开始回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方案》实施,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会提速,通过对养殖规模的不断完善,来调节市场猪价的大幅波动,这对未来稳定猪价无疑是利好的。当然,家庭养殖也应主动向规模化家庭养殖过渡升级,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