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送孩子上幼儿园时,总能从家长们的相互寒暄中听到这样的“唠叨”:
家长A:每天回去问宝贝在幼儿园学了啥,总是一问三不知!
家长B:送到幼儿园就图有人帮忙带娃,这里能学到什么呀?
家长C:我家宝宝我每天都教他学学拼音、数学呢,不然怕上学了跟不上!
面对这样的声音,身边一位资深园长曾不止一次发出感慨: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并非“上课”才叫学习,如果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填鸭式”的学习上,而忽略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品质培养,那么即使给孩子再好的教育资源也是得不偿失的。
中国流传一句老话“3岁看大,7岁看老”,3-6岁作为挖掘孩子潜能和塑造孩子品性的重要阶段,比起学拼音、认字、识数,各位爸爸妈妈不妨多关注孩子在幼儿园里是否学到了以下“真本领”,这些大多是无法量化的软实力,但是却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01学会独立生活
网上曾流传一则令人心酸的新闻:79岁的阿婆与87岁的老伴连续7年在路边摆摊卖小吃,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如此奔波,只为了多挣点钱替儿子还债。儿子虽然四肢健全,却一直躲在年迈的父母身后默默“啃老”。面对记者的采访,阿婆没有丝毫抱怨:“我儿子才47岁,还小呢!”
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来都是无私的。在家里,家长看见自家宝贝略微吃力地系鞋带、洗脸、穿衣服等,总会忍不住上前帮一把,殊不知这样的过度保护只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和依赖,甚至让他们成年后依然保持“巨婴”心理,不愿离开父母的“襁褓”。
在幼儿园,老师则不会这样“关照”孩子,她们会通过讲故事、树榜样等方式,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这种放手的爱,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更能为他们积蓄未来面对人生风风雨雨的力量。
02学会遵守规则
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他们在这里学习和掌握的“人生规则”不仅是未来融入社会的基础,也是成年后个人教养的集中体现。很多孩子在家永远是“最大”的,随意使唤爷爷奶奶不用说“谢谢”,好吃的东西一个人独享,不开心就发脾气……
然而,在幼儿园,老师会通过制定各种规则,帮助孩子不断完善自我,让他们实现从“个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比如:
◆ 要求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的侵袭,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 规定孩子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午睡;吃饭不挑食、不偏食;能够自己穿衣、穿鞋、上厕所,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教孩子在适当的场合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让他们知道懂礼貌是最基本的社交技能。
◆ 告诉孩子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别人讲话不能随意打断;玩玩具要轮流,上洗手间要学会排队等待,让孩子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
03学会学习与探索
曾有位妈妈分享了一段幼儿园的教学视频到家长群里:
老师和孩子一起玩积木,其中一个环节老师提问小朋友:这个盒子里有10块积木,今天来了15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有的小朋友说可以一起玩,有的说轮流玩,还有的说回家去拿几块……
老师采取的这类开放式提问,能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开启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模式,使得知识、技能和游戏得以完美融合,其意义远大于学会“1+1=2”。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这种宝贵的探索欲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学习和成长的不竭动力。
幼儿园的老师擅长创造各种机会,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设计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引发孩子在情景化的环境中主动建构,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学习品质的养成,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04学会社会交往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孩子从小具备与他人合作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交往是孩子获取这些能力、形成良好个性的前提。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孩子可以通过与老师、小伙伴的交往,满足自身正常的情感交流需求,使自己的行为、思想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幼儿园集体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也会自觉掌握更多的“社交原则”。
◆ 学会交朋友:孩子在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时,能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怎么保持友谊。
◆学会帮助别人:老师会引导和教育孩子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学会分享,懂得换位思考。
◆ 学会解决争端:幼儿园里,孩子之间难免会出现争端,老师的示范能让孩子学会处理社交问题,这也是孩子去除“自我中心化”的最佳时机。
在3-6岁的儿童教育中,最重要的绝对不是学什么内容,而应是挖掘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养成孩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筑下坚实基础!同时,如果家庭能够与幼儿园携手促进这些能力的养成,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必定会事半功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