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国两大备受瞩目的民间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科学探索奖”先后举行授奖仪式,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百位科学家齐聚一堂,讨论涉及生命科学、信息电子等多个领域的前沿话题。有评论称,在科研领域,中国即将迎来一个有话语权的时代。

未来科学大奖

2016年正式成立的“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3个领域评选出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产生巨大国际影响且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的科研工作,奖励金额为单项奖金100万美元。

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在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奖领域评选出2位获奖者,2017年,增评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至今已评选出6届,下表是历届获奖者名单及获奖单位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6届获奖名单来看,获奖者主要来自于高校,占比达79.17%;其中,有3位获奖者来自清华大学;均有2位获奖者的有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香港大学。

从地区来看,目前,完成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其次是中国香港地区,有3位获奖者;中国台湾地区,则有2位获奖者。

科学探索奖

无独有偶,2018年,腾讯基金会宣布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与“未来科学大奖”不同,“科学探索奖”旨在奖励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9大领域的50位4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

从设立至今,“科学探索奖”已评选出150位青年科学家,具体获奖名单及获奖单位统计如下表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3年的获奖名单来看,获奖者来自高校的有116位,在获奖的机构中占比最大,达77.33%,再次彰显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力量的主力军地位。

其中,清华大学(24位)、北京大学(23位)以绝对的优势占据高校获奖数前两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9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双非”高校中,新兴研究型大学的南方科技大学,共有3位获奖者,山西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均有1位获奖者。

最为出彩的是,“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青年科学家的发展,2019年有4位女性获奖者,2020年增至5位,2021年增至8位,创下3年之最。

激励和支持青年学者的“科学探索奖”的设立,进一步反映了中国的民间奖项体系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来源:软科(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