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要点中,针对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提出将推动两个省级平台建设,分别是:

理科省级平台-脑发育与儿童学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文科省级平台-四川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团队李红教授曾主持相关主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归纳推理的五阶段模型及其实验验证,31271088;儿童情感决策能力的发展研究,30770727;个体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及其机制研究,30370488;儿童动作逻辑推理能力的早期发展研究,3990004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研究,BBA080047;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美育对策研究,99czx009),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子项目1项(青少年情绪与自杀问题的心理机制研究,201002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儿童归纳与创造发现的脑机制研究,11JJD190002)。

袁加锦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少年冲动行为的成因与自动化认知干预:行为与脑的可塑性研究;批准号:NSFC31971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对方式与认知训练对青少年情绪障碍易感性的影响 (项目批准号:NSFC3137104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儿童情绪感受性的发展神经机制研究(XDJK 2009B038)。

王一峰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儿童青少年注意力的行为与脑发育关键指标研究;项目号:62177035。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基于神经节律的学龄前儿童注意训练研究;项目号:BBA200030。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儿童孤独症早期干预的脑可塑性多模态磁共振研究;项目号:61673089。

寇娟博士的科研方向:(1) 儿童孤独症诊断方法及标记(Eye-tracking/fMRI/fNIRS等)(2) 儿童孤独症新型治疗方案探索(PRT/ABA/Oxytocin)(3) 孤独症与焦虑情绪调节。

郭栋博士的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记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儿童青少年利用社会交互线索在知觉、工作记忆层面整合社会信息能力的发展,儿童利用格式塔原则在工作记忆中动态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

截至2021年9月,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在研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3项;以四川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通讯单位在PNAS、JAMA Network Open、NeuroImage、Psychological Medicine、Cogni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Emotion,《科学通报》、《心理学报》等SCI/SSCI/CSSCI论文90余篇;建立了国际上首个标准化的情绪调节词语系统,系统解析了社会排斥导致情绪障碍的认知神经机理,阐明了自动化情绪调节干预抑郁的脑连接机制。

相信在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大量的前期研究基础上,两个省级平台能早日建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