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一位右眼失明的江西老农,来到广西南宁烈士陵园扫墓,指着一块墓碑说:“这是我的墓”

这时,站在他身边的人解释道:“当时我们找了你好久,都是查无此人,大家都以为你已经牺牲了……”

一句话,把两人都拉回了几十年前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老人名叫晏礼根,1969年的时候,还是个精壮的小伙子。他来到洛阳,在打工和参军之间,选择了后者,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379团一营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连服兵役。

进部队初期,他担任127师师长张万年的警务员。

1974年,在部队待了将近5年的晏礼根,申请了退役,当时的团长批准了他的请求,晏礼根拿着自己的退伍证,来到洛阳火车站准备回家。

在等火车时,团长派来找他的人,又把他带了回去。

团长高观波看见他回来,松了口气,收回了他的退伍证。跟他说:“师长下来视察工作,听说你要走,让我把你叫回来,还说我把你这棵好苗子给放走了!”

就这样,晏礼根没有走成,继续留在了部队。

之后他转到工兵营,学习排雷技术,由于成绩优异,两年后,被派到云南昆明带新兵。

来到昆明的第二年,他所在的部队接到军委对越反击战的命令,晏礼根立即跟着部队,从昆明奔赴广西崇左的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2月19日,部队南下作战,晏礼根率领工兵排走在最前头,排雷扫雷。

一路下来,他经历了同登、支马、甘塘、老街等大大小小的战役。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尸体成了山,血流成了海,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他们的意志,继续往前冲。

到禄平之战的时候,走在他前面的战友毛永德踩到了地雷,晏礼根立即喊他不要动,蹲下去拆弹。

这个小子是个新兵,可能没听到他的话,又或者太紧张了,总之把脚抬了起来。

脚一抬起来,炸弹就爆炸了。当时,身后还有另一个炸弹爆炸,腹背受敌的晏礼根被炸成重伤,当场昏迷,后被紧急送往广西南宁303医院。

经过几天几夜的抢救,才勉强苏醒了过来。但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他头部的弹片没法取出来,压迫到神经,导致右眼失明。

几个月后,晏礼根转到了长沙医学院,一直到1984年,基本痊愈才出院。

出院前,院方给了他一张残疾军人证,证明他是在战场上光荣负伤的英雄。可能写这个证书的人不了解晏礼根的情况,这张证上写错了一个字,把“因战负伤”写成了“因公负伤”,抹掉了他在战场上的功劳。

晏礼根当时不懂这些,又急着回部队,就没太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洛阳部队的晏礼根,彻底傻了眼,几年过去,曾经的老战友牺牲的牺牲,调走的调走,队伍里没有一个他熟悉的人。

加之他之前受伤,已经不再适合待在部队里。团里同乡的年轻战友带着他去洛阳医院做检查,确定伤残等级。

这时候晏礼根才发现,证书上写的是“因公负伤”,不是“因战负伤”,相差一个字,他得到的待遇天差地别。

最重要的是,因为这写错的一个字,晏礼根过往的功劳都被毁了。他不甘心,明明是因为保家卫国负伤的,最后为什么不被承认。

为了把这个字改过来,之后的时间,他跑了无数的地方,花了无数的钱,但因为没人能为他证明,最后都无疾而终。

2007年,他去到广西南宁,见到参战时的团长雷悦威,事情才有了转机。

团长刚见到他,就破口大骂:“你这个兔崽子!我都给你烧了几十年的纸钱了,你咋现在才来!”团长夫人看见他还吓了一跳,直到摸着他的手有温度,才真的相信他没死。

在团长的陪同下,晏礼根去到了广西南宁的烈士陵园,给曾经的战友扫墓。在这里,他发现了自己的墓碑,他睁大了眼睛,指着墓碑说:“这是我的墓。”

老团长上前一步,撕下了墓碑上晏礼根的照片,对他说:“你在湖南住院的那段时间,部队往你老家发过电报,调查你的下落,没找到你,都认为你牺牲了,所以在这儿给你立了个烈士墓。”

后来,这件事被当地媒体报导,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推动了一系列对老兵利好的政策,让这些为国家流过血的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