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邻居也是我的同学一直都是我妈口中的人家的孩子,在印象里,我的这位同学从小到大都是学习成绩好,每年的三好学生得奖者,到了初高中,我读普通高中时,她已经是重点初高中的学生,次次考试年级前几名,最后还被保送名牌大学。每次我妈和我聊天的时候,就会把她作为一个正面例子,苦口婆心劝我好好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流泪诉说:逼孩子进985高校,如今每个月领4500工资!

到现在出来工作了,鲜少有联系,再次遇见时,她并没有我想象中出来后在大企业做领导而是和我们一样领着小几千的工资,做一个企业的小职员。而此时在我妈口里也很少听到以前那种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的言论,对此我感到既搞笑又唏嘘。

对于这件事情,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相似的例子,对此有什么看法,有些人可能觉得就这样做一名普通人也挺好,虽然不能有很大的成就,但起码有一份工作,可以保障生活开销。有些人可能会把这种结果和之前的付出拿来讨论,把培养一个孩子的行为,逼娃的艰辛,孩子失去童年拼命学习的痛苦,得出这样如此逼娃学习属于不太好的做法,弊大于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说法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家长们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征求下孩子的看法,对于这种成长的环境他们怎么想的,面对未来或许只能得个小几千的工资,他们是否感到忧虑

曾经对于这个问题和周边同学和朋友讨论过,众多的好友里面不乏也有类似的经历。朋友艾伦是当地的本土“鸡娃”,艾伦从小家境不差,父母也是知识分子,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从小上过不少各类型的兴趣班,各类素质教育课程也有上。在准备小升初时候,她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因为小升初她妈妈准备让她冲刺当地的重点学校,她也不负期望,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按照着妈妈的宏伟蓝图认真学习着,最后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在交流中她表示,自己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并没有那么轻松那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学他就经常熬夜练习做题,因为不做题没办法把成绩提高,他经常感到奔溃,和妈妈说学习是折磨,但是妈妈总和他说要努力,会好的,妈妈爱你,之类的话。他知道妈妈的这些话题无非是想让他坚持下去的,但真正支撑他坚持下去的是妈妈爱他,他觉得只有自己学习成绩好,妈妈才会爱他,于是他拼命学习,即使到大学也很努力,不想给妈妈丢脸,但是到了大学,学习压力仍旧非常大,老师仍旧会问一些为什么学习成绩下滑之类的话题,每次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他都草木皆兵。能坚持真的靠妈妈的激励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艾伦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人都在为是为了使父母高兴,使父母满意才把日夜刷题,参加培训班坚持到最后,因为父母说身边的人是怎么怎么样刻苦,怎么样努力,你也不敢懈怠不敢不努力。当你拿出好成绩,父母一直夸奖一直绽放笑脸时,哪个人不是在认为只有好成绩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得到父母的爱呢?

但是“鸡娃”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另外一位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洁洁是她们当地的数学状元,在数学方面颇有天分,也是自己喜欢的科目,所以当其他人对着普通数学抓耳挠晒的时候,洁洁已经开始研究奥数了。至于后来到了大学,家长们也没有过多干涉她的想法,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走上了自己觉得幸福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初高中她的生活是比较悲催的,她的父母觉得自己女儿的性格过于没有主见,比较容易遭到社会的毒打,但比起上面朋友家长的做法,洁洁家长的做法比较粗暴,他们把压力强加给洁洁,让洁洁做不喜欢的事情,学习不喜欢什么就要逼着做什么,也不敢反抗,会挨揍。

高考后她表面听了父母的话填了志愿,却在晚上偷偷进行修改。进入大学后,她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学习生活,决定要做自己,她开始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她说如果当时父母能够稍微温柔现在应该自己也会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家长们的鸡娃行为无非是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恐惧驱使自己要求自己的孩子来换取内心的安宁,其实,作为家长,更应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他们需要怎么样的关怀,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