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说到森海,你脑子里想到的一定是最贵的大奥、次奥,或者是受欢迎度最高的HD600/650,毕竟这个牌子算是受众最广的没有之一,如果你的预算并不高,可以购买森海的MX系列来入门,如果你是神豪,那么也有动辄42万8的大奥二代供你选择,中间更是有超多的经典型号,大耳有HD6xx系列,HD8xx系列,都是发烧友绕不过去的大山。但是森海的前两代旗舰耳塞IE800/S口碑却有些两极分化,IE800我个人是不能接受,IE800S似乎还行,进步挺大,但还是不太合个人的胃口,本以为今年的新品会叫IE800Pro,因为最近两年是森海开始在耳机的型号后面加PRO,而且不管耳塞还是耳机,8xx也是森海的最高型号,没想到第一次用9字头会是在一条旗舰耳塞上,看来森海对于随身市场的重视程度开始高起来了。
开箱部分用几张图带过,耳机本体做工很有炫技的成分,非常的精致、精细。配备了很多耳塞套,不过我个人更喜欢硅胶套下的听感,海绵套总感觉不够密闭。很出乎意料的是IE900标配了3条线材,分别是2.5、3.5、4.4的插头,线材部分基本一致。在之前IE800S的线材上则是在分线器处做了2.5插头。收纳包外观是尼龙材质,抗压性很好,可以装下一条耳机和额外的一条线,便携性也很不错。
佩戴方面很轻松,小耳朵的女生也能够很好的佩戴使用。
接下来开门见山,说说IE900的声音。
这条IE900是全新的机器,我收到之后听+煲机大概一共经历了100小时,相比开声时,低频宽松了一丢丢,其他的变化不算大。以下声音评论基于乐图S2小尾巴、乐图墨菊。
IE900整体的声音风格与前作IE800S、IE800对比,有很大的提升,IE800是非常偏科的声音,两头翘,中频非常的凹且薄,听人声会很奇怪。IE800S稍微好了一些,但仍然有比较明显的偏科问题。但IE900相对来说杂食了很多,流行、古典都能很好的应对了,接下来就展开细说一下。
IE900的人声部分我认为有必要先拿出来说一下,人声厚度略微偏厚,女声会比较饱满,距离适中偏近一点,人声的结像略微偏大一点,口型还是比较清晰的,并且也不像IE800S那样有点干,蛮温润的。相对人声专精的塞子来说可能没有那么一耳朵毒了,但至少听流行人声是远远超过了合格线的,看来森海对现在的喜欢流行音乐用户还是做了一些妥协的。整体对男女声的包容程度都很高,原以为人声厚度偏厚听一些比较甜美的女声会有增龄的效果,事实证明即使听程璧这样的女声也能很好的表现她的甜美,甚至多了一丝韵味,听南京市民李先生这样的男声挺加分的。
IE900的低频部分我觉得应该是下了不少功夫,一颗7毫米的动圈将低频做得这样饱满且宽松,氛围感做足了,但是又收得很干净,下潜足又收得很快。请教了一下专业人士,说是这颗动圈采用的是悬挂式的线圈&振膜粘合方式,会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少的干扰(不愧是森海)。其实第一时间听到IE900这样的低频我以为森海是完全向流行音乐爱好者妥协了,听流行这样的蓬蓬低频是真的挺爽的,氛围感和节奏感都到位了。但接下来换了首交响乐,事实证明,森海还是那个森海,低频该收的时候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该有极低频出来烘托气势的时候,也丝毫不含糊。我对整个塞子的评价是,精准且优雅,这样优秀的低频&极低频我觉得有很大的功劳。
IE900点高频部分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水准,自然、明亮,延伸非常强,能量感也很足,听一些高频乐器比如弦乐能感受到很明显的空气振动感,某些钢琴曲听起来也很有力量感,如果让我盲听我可能会以为这是复合动铁的高频,能量感、延伸都太令人惊喜了。其实单纯有这样的高频我并不会太惊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低频和中频表现,还能有如此优秀的高频,最关键的是这是一颗7mm的动圈?我只能说一句,森海,不愧是你!
最后唠一唠IE900在交响乐上的表现,当然,个人建议用4.4的线去听交响,功率会大一些,分离度也会更高。IE900听交响我觉得绝对算得上是第一梯队的塞子,规整、开阔的声场,精准的乐器定位,相应迅速的低频、极低频,能量感十足的高频,强弱音细节十足,如此丰盈的声音,让整个空间一点儿也不空泛,说是厅堂感我觉得一点儿也不为过,听交响着实是非常爽的。
#写在最后
我是边听着维瓦尔第的《四季》边写的,我越写越激动,甚至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写得太过了,毕竟IE900还是个塞子,但又冷静下来听了一下,这么写真是一点也不过,刚刚破万元的塞子在现在的市场里面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旗舰”了,几万的塞子我也基本上听过一圈了,对于脑放这件事情我还是很有免疫力的。不过转念一想,森海上次更新旗舰IE800S已经是几年前了,吸收吸收意见和建议,新品牌和老品牌可能在声音的理解上没有太多的差别,但在技术储备上应该是很足的,终于推出了一个刚破万元的IE900,能有这样的高度和强度,不算奇怪。
在各种论坛社群里,你们也可以看到,IE900算是目前所有森海的耳塞里面争议最少的旗舰产品。也不难看出森海对于年轻、大众市场做出的改变和创新,对于音乐的理解仍然很有品牌的调性和想法。有变革,更多的是融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