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都市圈诞生!

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发布,香港+深圳将形成一个超级都市圈。《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以港深接壤地区“两湾一河”(深圳湾、大鹏湾、深圳河)的地理形态、高度紧密互动的社会经济特点、香港边境区的土地及生态资源优势,以及港深两地现有及规划中的策略发展项目为基础,锐意加强两地基建连系,构建“双城三圈”(即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空间结构,覆盖由西至东的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积极促进港深互补优势的融合发展,共同建设结合产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宜居都会。

深港都市圈形成重要特征的是香港提出的:香港将建设北部都会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以创科为经济引擎的都会区,并藉都会区的发展加强香港与深圳合作,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

“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可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深圳梦发现,深港都市圈2021年GDP总额预计超5万亿,面积约3107平方公里,人口超2500万。深港都市圈面积或许在国内不是最大的,但经济密度一定是最强的——这里每平方公里GDP已超16亿!

林郑月娥10月6日在介绍《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透露:“我们又有一个新的机遇了,香港、深圳可以强强联手,打造一个对粤港澳大湾区非常有利的经济体,所以在今天公布的施政报告裏,对于港深合作,从来没有写得这么多。我现在已经告诉王伟中书记(即深圳市委书记),我的文件都要送给他看,因为从来没有写的这么详细。有关香港跟深圳的合作,尤其是在北部的都会区,你看我们‘北部都会区’大部分的工作,不单是面向香港,也是面向深圳的。我们5个铁路项目,起码有2、3个都是跨境的。”

深港来将在交通、科创、同城等方面,逐渐融合为一个世界级大都市区,并成为大湾区的超级引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施政报告之崭新蓝图

建北部都会区构深港同城圈

(香港文汇报记者明其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历来占地最大的规划蓝图「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报告建议构建一个占地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涵盖元朗区和北区,提供90.5万至92.6万伙单位,共容纳约250万人口,满足迫在眉睫的居住需求的同时,还与一河之隔的深圳特区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性布局,为国家发挥“双引擎”作用,产生「强强联手」作用。林郑月娥解释,经过完善选举制度,香港重回“一国两制”正轨,给予香港更大条件及机会融入国家大局,故对香港未来的规划不应再受到行政界线限制发展,而「北部策略」是首次突破思维,跨越香港及深圳的行政界线。

林郑月娥在10月6日公布的施政报告,用了一个章节讲述这个占地300平方公里、占香港陆地总面积近三成的“北部都会区”。该发展区涵盖范围包括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新市镇,以及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等新发展项目。

开65万职位含15万创科职位

她在昨日的记者会上指出,目前各新市镇和新发展项目均相对零散,“北部都会区”的概念是将之整全发展,并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整个项目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至92.6万个,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职位数目亦将由现时11.6万个,大幅增加至约65万个,包括15万个为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助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林郑月娥强调,“北部策略”是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跨越港深两地界线的发展策略和纲领,虽则是本地规划蓝图,但却是建基于“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及前海扩区,形容「北部都会区」将是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通过7个跨境口岸和未来兴建港深西部铁路等(见另稿),使港深两地能跨越「两湾一河」,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她解释,“双城”意指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南北都会区各展特色相辉映

目前,香港南部已有“维港都会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林郑月娥强调「维港都会区」不会因发展成熟,什么都不做,目前最大的发展,是「明日大屿」下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并以此建设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她期盼「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香港南部及北部均有成熟都会区,两者各有特色及擅长、互相辉映,并驾齐驱,促进未来发展。

至于“北部都会区”发展成本,林郑月娥强调,这是一个愿景及发展策略,“香港最能制造的财富是土地,我们不可能在开拓土地工作蚀本,如果我们现时看今日赤字,便什么都不做,不单是短视,我会形容为不负责任。”

她强调,不论是“明日大屿”还是“北部都会区”都是绿色低碳社区,有很多环保项目,一有地出售就可以赚钱。“一盘赚钱生意摆喺眼前……一个负责任政府应该拥抱这盘生意。”

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报告来了!

10个重点行动方向及45个行动项目曝光

前言

过去超过半世纪,为了满足本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进行了大量城市规划的工作,包括早期的荃湾、沙田、大埔、屯门等新市镇,以至近年的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等新发展区。

这些规划发展卓有成效,但亦有不足之处,例如未能达致职住平衡、自给自足的目标。近年更因议会的泛政治化,和激进“反政府”人士刻意制造对立、对抗,令城市规划工作举步维艰,严重窒碍经济社会发展,衍生了突出的民生问题。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特区选举制度的完善,香港已由乱转治,并迎来重回“一国两制”正轨,聚焦经济、改善民生的新局面,政府应更积极有为地为香港规划未来。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为基础,并参考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予香港的支持,把《香港2030+》策略中的北部经济带扩展及整全为包括元朗、天水围、粉岭/上水等新市镇,多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及相邻乡郊地区,总面积达30000公顷的都会区。我们将建设北部都会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以创科为经济引擎的都会区,并藉都会区的发展加强香港与深圳合作,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港深接壤地区“两湾一河”(深圳湾、大鹏湾、深圳河)的地理形态、高度紧密互动的社会经济特点、香港边境区的土地及生态资源优势,以及港深两地现有及规划中的策略发展项目为基础,锐意加强两地基建连系,构建“双城三圈”(即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空间结构,覆盖由西至东的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积极促进港深互补优势的融合发展,共同建设结合产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宜居都会。

为解决香港中长期的土地需求和回应可持续发展,《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须同时开拓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提出十个重点行动方向及4个行动项目,包括增加房屋供应和创科用地、完善跨境交通基建、积极保育生态、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引入政府主导的社区营造模式及制订创新批地政策等建议。

本报告书详细介绍《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规划背景、总体原则、目标和行动纲领,让市民可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

我期待全港市民和特区政府一同努力,以未来二十年时间基本完成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媲美以国际金融中心为标志的维港都会区,让这两个位于香港南北的都会区并驾齐驱,互相辉映,为祖国这颗东方明珠增添光采!

香港特别行政区

行政长官

林郑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