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8月的一天,东北宁安县林业局退休员工梁勇,跟往常一样上山采松茸。

为了多采一些,他这天选了一条平常不太走的路。

刚上山没多久,就在石缝中发现了一个用防雨布妥善包裹着的木箱。他把木箱拿出来,用手抹了抹上面厚厚的灰层,这东西不知道放这儿多久了。

梁勇好奇地打开木箱,里面装着一部电台和一本学生字典,翻了翻字典,发现里面有一个用蓝色钢笔写的名字“朴英山”,又翻了几页,检字表的空白处竖着写了一串他不认识的符号。

电台上的“USA”字样引起了他的注意,让他想到了几十年前东北的一段往事。

直觉告诉梁勇,事情不简单,他也顾不得找松茸了,抱着木箱子就往山下走,去派出所报了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派出所的人一看电台,分明就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丝毫不敢怠慢,立即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来鉴定。

技术人员仔细地查看了电台,发现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品,根据电台上的“USA”,可以判断,这台电台是美国产的,但来源地却是苏联。

在1940年后,为了情报的及时传递,苏联确实给了一批电台给东北抗联。

而字典上那串老人不认识的符号,是一串俄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朴英山的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抗联领导人周保中的妻子王一知,已经69岁高龄了,听闻这件事,她立即从家里赶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几十年前的老物件和战友熟悉的名字,她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场哭了出来。

在工作人员惊讶的目光中,她向他们讲述了一段往事。

在场的技术人员、警察听了后,无不动容,对几十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奋勇杀敌的前辈们肃然起敬。

电台的使用人朴英山,是朝鲜族人,1931年“9·18”事件后,他亲眼看到了日军对东北老百姓的恶行。

为保卫家园,朴英山和各阶层的爱国人士一样,加入到了抗日的队伍。

后来这批人在中共中央的带领下,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

从开始组建到把日本人赶出东北,这支队伍经历了14年的磨难,在这14年里,东北抗联曾一度与中央失去过联系,独自战斗的时间超过了1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国际形势剧变,苏联伸来了橄榄枝,为了保住最后的700人火种,抗联只能选择暂时撤退到苏联。

看着中国军人进入了苏联的地盘,日本人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以强硬的态度逼迫苏联,处置越境的中国军人。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苏联更加渴望安定。

为了远东局势的稳定,他们审判了越境的抗联军队。为了真实性,还请了日本人前来监督,当着他们的面,给我军判了30年的有期徒刑。

不过苏联还指望着抗联为他们打探情报呢,当然不可能动真格的。

等日本人一离开,转眼就把这支队伍进行了整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不破坏抗联独立性的基础上,加入了朝鲜人和苏联人,组成了远东红旗第88旅独立步兵旅,编为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营,1个迫击炮连,一个教导大队。

朴英山就被编入了无线电营,在这之前,他是抗联第五军的副官,在周保中的领导下工作。

周保中将军的夫人王一知,从抗联开始,和朴英山就是战友关系,现在她担任了无线电营的政治指导员,直接和朴英山成为同事了。

当时抗联的战士大多是没读过什么书的人,面对复杂的电台密码,只能选择死记硬背,以最快的速度把知识装进脑子里。

经过半年的训练,朴英山成长得很快,他异于常人的记忆力,让他脱颖而出。

加之对东北的地形熟悉,战斗经验丰富,朴英山被选为了小队的队长,带上电台回东北去侦查、搜集情报。

包括朴英山在内,这批回到东北的小队,除了搜集情报外,还会“捎带手”给日军留下点深刻的记忆。

教导旅二营营长王效明,带领小分队在东北境内执行任务时,就“顺手”炸毁了一辆日军军用车,500多名日伪军命丧当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朴英山是一名出色的侦查英雄,档案上记载,他曾经单独或与同志配合执行过5、6次对日侦查任务,最后一次记载是1943年7月,之后不知所踪。

有人说他投敌了,有人说他叛变了,但都没什么根据。

后来东北解放后,日军的档案被解密,人们才知道朴英山的行踪。

1944年,朴英山小队生还的人,只有他和另外两位战士。为了革命的继续进行,他找到曾经在牡丹江一带认识的李义弼。

因为一起战斗过,朴英山很信任他,他并不知道,此时的李义弼已经叛变投降了。

朴英山给他讲述了现在他们的处境:

“我们自己的家园,需要我们自己守护,如果我们不奋勇当前,那还有谁来保护?牺牲的人太多了,越到这个时候,我们就越不能放弃,得寻找新的战友,要不然同志们的牺牲就白费了。”

李义弼听着,脸上作出决绝的表情,拍了拍朴英山的肩膀:“朴大哥,你放心,我一定给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加入队伍,让抗争继续下去!”

他一边稳住了朴英山,一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伪满洲国的假警察所长印敬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俩人演了一台戏,印敬天假扮爱国人士,李义弼跟朴英山说人已经找到了,大家一起吃个饭认识下。

朴英山没有多想,但还是留了个心眼。为了保证电台的安全,在去赴宴之前,他把电台里快没电的电池取了出来,把它藏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和两个战友空手去赴宴。

这次吃饭,朴英山带了3人,印敬天带了6个人来。

酒过三巡后,大家聊得很开心,印敬天对朴英山说:“听李大哥讲,您的枪法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不知在下可否有幸见识下。”

朴英山想着,要拉他入伍,自然得拿出诚意,就表演了枪法。

印敬天看着精湛的枪法,鼓起了掌,站起来走到朴英山身边,从他手里接过了枪,趁他们不注意,把枪对准了和朴英山一起来的两位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嘭,嘭”两声,两位同伴应声倒地,等朴英山反应过来,其余的5人一起上前按住了他。

抓住了抗联的人,印敬天和李义弼被日军论功行赏,朴英山最后怎么样了,无人知晓。

不过落入了日本人手中,以他对日本人的恨,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泄密的,最后应该受尽折磨牺牲了。

通过档案我们知道,朴英山没有叛变,他身上投敌的污名,得以洗清了。

在朴英山之前活动的宁山马厂,为了纪念他,把名字改成了英山村,英雄的名字将随着这个村子的繁衍生息,世世代代活跃下去。

而在山上发现的那部电台,之后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在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展出。

来这儿的人都会知道,在几十年前的东北,有这样一群为家乡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王一知忍不住的热泪,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回忆起了那段艰苦的岁月,二是知道战友的线索,虽然还不知道他在哪,但发现了电台,就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