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飞来一片云,唱古唱今唱人生,酸甜苦辣唱不尽,还唱乱世一妇人。”由武汉京剧院排演的京剧《母亲》作为中国戏剧节的开幕演出剧在10月9日晚落下帷幕,从第一句台词开始便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

中国戏剧节创办于1988年,是我国戏剧艺术领域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展演活动。第十七届戏剧节“落户”武汉,以 “戏聚英雄城 礼赞新时代”迎接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14个戏曲剧种的31台优秀剧目。清扬楚调吴侬让,哎您瞧,群英荟萃在武汉!

“母亲”

正如《母亲》的第一句台词,武汉这座城市有太多值得咏叹的故事了。千年古都,英雄武汉,与“革命的母亲”葛健豪这位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竟完美契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健豪踏着三寸金莲,本是封建中长成的她,却硬是将这封建的天反了去。她创女校,年近半百赴法留学,鼓励儿女走上革命的道路;她接受新思想,一家人里是个顶个的英烈豪杰,儿子蔡和森和儿媳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女儿蔡畅和女婿李富春是早期党的领导人。

她渺小却伟大。

武汉从荆楚之地而生,孕育源远流长的楚文化,明清时期便是“楚中第一繁盛处”,可她偏偏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用热血与无畏谱写壮丽的诗篇。坐落在武汉城内的各处遗迹无不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也拥抱着新时代。

她古老却始终青春。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体现在武汉的每一处。

上世纪30年代,武汉便有戏曲“大码头”的美誉,汉剧、楚剧和京剧等数十种剧种在武汉交融汇聚、生根发芽。几十年来,武汉“戏码头”始终坚持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共振。

话剧《逆行》于10日晚在洪山礼堂完美演出,这部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带来的作品诞生于疫情期间,从写作到演出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逆行》编剧赵瑞泰说,当自己的城市生病了,剧作家要用戏剧来承担这份社会责任,一旦时代需要,话剧的战斗性便是不可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届戏剧节的主题是“戏聚英雄城 礼赞新时代”,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最真挚的敬意与最诚挚的祝福。

灾难之下,这座城市涌动着无数的善意,坚守岗位、志愿服务、听从指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可是没有人畏惧,没有人胆怯,这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创造了奇迹,“中国速度”让世界惊艳,“中国精神”让世界瞩目!十天建成一所可容纳一千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逐渐减缓的病例数量……这其中,一位位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站了出来。

如导演王晓鹰所说,在武汉,《逆行》永远不会过时。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绝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是一千多万武汉老百姓每一个人的生命经历。

如今的武汉愈发生机勃勃,第十七届戏剧节的举办更为她添上了许多活力,她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她总能不断向前。

“创新包容”

来自五湖四海的剧种和作品在武汉相遇,如此融洽。

与《逆行》一同在10日晚上演的话剧《桂梅老师》,是云南省话剧院多年打磨的作品,展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感人事迹与崇高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4个戏曲剧种,31台优秀剧目。

“戏码头”武汉从古至今始终有这样一种胸怀,许多剧种都能在这里传播开去,并不断发展。

中国戏剧节期间,“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和“守正·创新——中国戏剧表演艺术高峰论坛”将在武汉举办,第八届武汉国际戏剧演出季、第九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武汉戏曲“大码头”图文展览、“良辰美景 赏戏悦目”戏剧进景区活动等多项配套活动也将陆续开展。

中国戏剧节是武汉在疫情爆发后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型活动,从戏剧节出发,武汉会带来更多可能,她正向着“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不断前进。(钟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