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
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
父母要给孩子爱和自由
给孩子空间和权利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应该是和孩子做朋友
但是,父母真的适合和孩子做朋友吗?
与孩子做朋友要建立在规则之上
老师首先要做好教育,有余力,再做朋友。
父母要首先尽父母职责,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
我们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须是建立在规则之上。
规则和界限感,是家长要着重帮孩子培养的,否则,孩子会越来越无法无天!
每个人都要有规则意识,这是生存法则。
让孩子敬畏你,才是父母该做的事
所谓的尊敬,就是孩子愿意聆听你的教诲,也就是尊重的畏惧。
这毫无疑问,是对父母的极高要求。
给孩子树立不可践踏的父母权威,是教育的基本功。
而这种父母权威,要来自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塑造。
01
规矩需要有弹性
比如:一样东西,孩子小时候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后,危险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调整这些规矩,不必一成不变。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过得要等到……时候……”这样的句型。
这样,其实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延迟等待。
规则的弹性还表现在,和孩子共同讨论规则的制定,允许有理由的通融。
02
定下简单的规则
定下简单的规则,并划出小孩不能进入的地方,例如:厨房;这样既方便爸爸妈妈执行管教,也令宝宝容易跟从。
规则宜用正面的词句,例如:吃完饭才可以离开座位。
只需要定2-5条规则,要切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所有照顾宝宝的人都要贯彻一致地执行。
有些责任,必须孩子自己担着。
有这样一段对话:
孩子:“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孩子:“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当然,尊重是相互的。
当孩子在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的同时,父母也应该学着尊重自己的孩子。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与衍生品,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父母应当尊重理解并加以引导,而不是专制与包办。
只有当父母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才会更加尊重自己的父母。
其实,当孩子尊重自己的父母,父母也容易在孩子的影响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视与反思,家庭就会越来越和谐。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刻骨铭心的影响。
那给孩子制定再多的规则,用再多技巧,孩子也不会服你。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家庭教育技巧最灵验。
那就是父母的言行!
如果你要跟孩子做朋友,那就做值得尊敬的良师益友。
良师为先,益友其后。
文章来源:家庭教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