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江西省兴国县的一位老人家里,有一盏珍藏了67年的马灯,台灯的底座上写着“1934年邓小平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红军马灯

这位老人叫曾昭梅,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邓小平,为何家里有这样一盏马灯呢?

事情还得从马灯上的1934年说起。

那年10月,曾昭梅才12岁,红军主力部队离开兴国县,开始了2万5千里长征。

虽然大部队走了,但后方还是要留人坚守。留下的部队中,有一位江西吉安县的人,叫曾山。

他率领红二团、红四团等部队在崇贤的兴国县、大龙等地打游击战。这样一来,住在佛子岭脚下的曾昭梅家就成了游击队的联络点。

一天晚上,苏维埃政府得知白军要进山“围剿”游击队的消息,立刻派交通员曾昭宝,给在大龙的曾山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34年红军

送信途中,曾昭宝穿过封锁线的时候,被敌人发现,右腿被敌人用枪打伤了。但事关重大,他一刻也不敢耽误,一瘸一拐地来到山脚下曾昭梅的家。

一进门,曾昭宝就检查了自己腿上的伤口,泄气地捶了捶旁边的桌子,他这样子,怎么可能及时把信送到啊!

“大哥,你没事吧?”旁边的曾昭梅看他这样,很是担心。

曾昭宝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自己的腿,抬起手隔空摸了摸怀里的信,拍了拍曾昭梅的肩膀。

“昭梅,现在大哥要你帮忙办一件事,可能会有危险,你怕不怕!”

曾昭梅听到眼睛一亮,挺起胸膛,坚定地说道:“不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保家卫国的少年

曾昭宝重重地锤了他两下,连说了几声好小子,把怀里的信摸出来递给他,让他把信给送到大龙的曾山那儿去。

曾昭梅接过信,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妥当,拍了拍胸脯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曾昭梅把信装进一根挑柴的竹杠里,左看右看寻思了半天,确定没问题了,才扛着竹杠,假装进山砍柴。

他以前就经常在山里转悠,从家到大龙那边的路,不说走了百遍,也走了几十遍。但从家到大龙,要翻越一座佛子岭,佛子岭十分陡峭,山路十分难走。哪怕是走惯了山路的曽昭梅,翻过去也已经是下午了。

他抹了抹头上的汗,前面就是曾山所在的大龙村了,他的任务就快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通往村子的主路上,当地民团的人设置了封锁线,时时刻刻都有人端着枪守着。

曾昭梅扛着竹杠,背着柴刀,面不改色地走过封锁线。但天色太晚了,民团的一个兵,对这么晚还上山砍柴的曾昭梅起了疑心,开了两枪喊他站住。

曾昭梅听见枪响,以为自己暴露了,这时候停下来就是死路一条,他忙用左手抱着头,弓着身子就往前面跑。

突然手臂一痛,曾昭梅跌倒在地,顾不得去看伤势,跌跌撞撞地跑进了大龙村。见到曾山时,一路惊魂未定的心突然安定了下来,他坐在凳子上歇了会,把竹杠里的信取出来交给曾山。

从曾昭梅一进门,曾山就看见了他手上的血,顾不得把信打开来看,拉过曾昭梅的手,捋起衣袖检查起他的伤势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曾山

曾昭梅这才发现自己衣袖上一大片血迹,袖子和伤口都黏在一起了。

等处理好曾昭梅的伤口后,曾山才拿起信看了起来,看完信后,他对曾昭梅说:“谢谢你,昭梅,这封信要是没收到,游击队受的损失可就大了。”

因为情况紧急,曾山一边让曾昭梅吃饭,一边抓紧时间写了封信交给他,麻烦他再跑一次,把信交给在罗坑大窝隐蔽的贺焕文(贺子珍的父亲)。

因为天黑,他还递了一盏马灯给曾昭梅,并嘱咐他:“路上千万要小心,不能把马灯摔坏了,这可是周恩来同志用过的马灯,后来又把它送给了邓小平,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你一定要好好保管。”

曽昭梅听着满心疑问,周副主席用过的?曾山看他疑惑的表情,长话短说地讲起这段往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恩来

1933年8月,邓小平被下放劳动不久,就被调到红军总政治部任代理秘书长,并担任机关报《红星》报的主编。1934年2月初,毛泽东、周恩来等来到瑞金的叶坪为红军烈士纪念馆举行揭幕仪式。典礼结束后,周恩来和前来参加典礼的邓小平谈话。

临别之际,周恩来送了一盏马灯给他,方便他每天晚上编报纸。邓小平收到马灯后,任职《红星》主编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在这盏马灯下,伏案工作。

后来,他在这盏马灯的底部,写下“1934年邓小平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

1934年9月底,曾山接到前往瑞金接受任务的通知。到瑞金后,他才知道红军主力很快就要出发,开启长征之路了,而他不能跟着大部队走,被留下来代理江西省委书记。

晚上的时候,他来到邓小平住的地方,和他谈话。

此时,《红星》也停刊了,邓小平十分感慨:“《红星》不能再办了,这盏马灯就送给你吧,或许,你用得着它。”

从此以后,这盏马灯被曾山一直带在身边,直到这天曾昭梅赶夜路,才把马灯给了他。

曾昭梅听完马灯的来历后,提着它的手又稳了稳,兴奋地说:“请首长放心,马灯我一定保管好,明天就把它还给你。”

等第二天晚上,曾昭梅送完信回来还马灯,才知道游击部队已经转移了,他只好把马灯带回家。

过了几个月,接近年关的时候,曾昭梅正在屋子里睡觉,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了。他来到厅堂,正好看见父亲带着曾山他们进来。

曾昭梅见到他们非常开心,他近日来听说红军被困在佛子岭上,已经断炊好几天,现在看见他们平安无事,总算是放心了。

今天晚上,红军是趁着山下敌人防备松懈,下山来找食物的,等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们就准备突围。看着一个个饿得两眼放光的红军,曾昭梅赶紧和母亲一起,生火做饭。

吃过饭后,曾昭梅的父亲又带着曾山他们去了厨房,把家里准备留着过年的粮食,都装进了袋子里给他们。

曾山要离开的时候,曾昭梅把马灯拿出来递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黑大家要赶夜路,为了安全,曾山把马灯推了回去:“带着上路不安全,你先替我保管吧!”

“好,我一定好好保护好它,但以后怎么还给你呢?”

曾山沉吟了会:“没关系,等革命胜利了,我亲自来取。”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曾昭梅都没有听见游击队的消息,直到有一天,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激烈的枪声,游击队突围成功了。

从那以后,曾昭梅再也没见过曾山。

在游击队突围那天晚上,父亲的脚受伤了,一瘸一拐地回来。看到房间里亮着的马灯,把儿子叫来跟前,嘱咐道:“现在是特殊时期,马灯就别摆在明处了,”他指了指马灯,“会给家里带来麻烦的。”

曾昭梅听了父亲的话,把马灯拿出来,放到了三层阁楼的房檐下,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他还找来一件破蓑衣,把马灯严严实实地盖住。

后来,曾家搬了5,6次家,每一次搬家,曾昭梅都把马灯带着,到了新家后,仍把它放到最安全的地方。

解放后,为了把马灯交给曾山,他曾多次打听曾山的下落,但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他没能联系到曾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灯从房檐下,移到了他的床头柜上。这些年,一直有慕名而来的人来家里参观,有人甚至想出高价购买,但曾昭梅都不为所动。他说:“这是首长交给我的东西,我一定要保管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曾山

曾山说了要回来拿马灯的,但在73岁那年,永世长辞,再没有了这个机会。

为了让马灯更好地得到保存,曾山同志100周年诞辰时,曾昭梅把马灯交给了当地政府收藏。

那个年代的先辈们,大多数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的故事,他们使用过的东西,会一直随着时间,流传于世。

让我们透过岁月的长河,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