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长河里,留下的不仅仅是五彩缤纷的故事,随着朝代的更替,还有更多“物件”传承了下来,他们的存在不只是外观精美,其中蕴含的历史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比如提起青铜器大家就会想到商朝,提起瓷器大家会想到唐朝,这就是文物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人民已经摆脱了饥饿,开始追求各式各样的精神生活。欣赏文物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娱乐方式,于是就诞生了鉴宝类的综艺节目。

在一期鉴宝节目上,一个朴素的小伙拿来了一顶官帽,专家看了半天后,激动的问他“您祖上是何人”,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专家如此好奇。

一、鉴宝节目

文玩市场的水很深,前些年很多人都爱到文玩市场捡漏,有的可能花了几百块钱买到价值过万的珍品,有的可能花了几万块买了个现代工艺品,为了普及文物知识,很多相关综艺拔地而起,如中央台的国宝档案、寻宝,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末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ctv-2频道罗晰月主持的《鉴宝》就是其中一个收视率很不错的节目。这档节目的形式就是从全国各地的来信观众中,挑选一批观众,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藏品来到现场,由各位专家和现场观众共辨真伪,这些藏品有的是好几代传下来的,有的是因为一些机遇得到的,所以说,不仅仅是宝贝的真假吸引着观众,宝贝背后的故事也让观众身临其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10月的一期节目中,一位朴素的小伙来到了现场,他带来的是一顶官帽,据他描述,这顶帽子是他父亲传给他的,并告诉他这个是他爷爷的爷爷戴过的,而且,小伙子还拿出来一张祖辈穿着官服带着这顶帽子的照片,一看就是清朝的服饰,这位老祖宗在当时应该是个官员,但具体是什么职位就不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一顶官帽

而是说帮忙看看这个现在值多少钱,可见,这个真的是祖传的了,小伙子很有信心这是真品。专家听到这话后,来了兴趣,于是拿起手电筒在官帽上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过了十几分钟,激动的对小伙子说敢问祖上是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专家这么激动?因为经过一番观察后,专家发现这是一个三品官员才可以佩戴的帽子,三品官员在清朝可是不得了的大官了,如影视剧中常看到的大理寺卿、顺天府府尹等,就是三品,而且清朝距今并不是很遥远,说不定这还是一个可以查到准确信息的历史人物,所以专家才会如此激动,那么,专家是如何断定这是三品官员的官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朝时,尊卑不只是体现在豪宅骏马,一顶帽子也是一部礼仪史,在官场中,通过帽子可以让同僚一眼看出自己的职位。清代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分,而礼帽又分为夏款和冬款,夏款叫做凉帽,冬款叫做暖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凉帽的形态类似圆锥,没有边沿,材料多为藤、竹制成。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缎制。但是无论凉帽还是暖帽,在帽子最上面最中间位置都有一个顶珠,根据顶珠就可以区分官员级别。

按照清朝相关书籍记载,一品大员的顶珠是红宝石,有玫瑰红、蔷薇红等。二品大员用珊瑚通常也多为红色。三品官员用蓝宝石普遍是蔚蓝色,四品用青金石多为深蓝色,五品官员用水晶,六品官员用砗磲,七品官员用素金,八品官员用阴文镂花金,九品官员阳文镂花金。如果看到一个官员带着没有顶珠的礼帽,那么便说明这个官员没有官级,还不如“九品芝麻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去顶珠,官帽上的项管也有很多说法,影视剧中时常看到,哪位臣子犯了错误,皇帝就会要求摘掉他的项上花翎并问罪处理。作为非八旗子弟官员,清朝的官员们想要想用花翎是非常难的。花翎又分为单眼、双眼、三眼,五品以上的内大臣,才可以戴单眼花翎,而内大臣,还必须是满洲人。

节目中的嘉宾拿来的礼帽是蔚蓝色,所以可以推断这顶帽子主人是三品官员,而且专家用紫外线照射,顶珠没有发出荧光,这说明顶珠不是现代的工业仿制品,所以专家确定了这个帽子的真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代遇到一位清朝的三品大员的后代,专家就没忍住问了他祖辈是谁,不过嘉宾没有透漏祖先的名讳,于是专家也就没再追问。而关于这顶官帽的价值,专家建议是如果出手的话可能也就几万块钱,但是他的收藏价值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建议小伙子不要轻易卖掉,作为传家宝珍藏,文物不仅是放得越久越值钱,而且家族里出现过这样一位高官是值得整个家族骄傲的。在古代,普通百姓家能出个县太爷,都能让家人们炫耀一辈子,更何况三品大员。再就是有先辈的遗物在,也可以时刻鞭策后人奋发图强,向先人学习。

总结

现在很多人都用文玩替代文物这个词语,实际上,这两个词含义是不太一样的,文玩是泛指古代的物品,而文物通常是指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一段历史甚至是一段文明的物品,相比较而言,文物在研究历史上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文玩没有真么重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大古文明中,古巴比伦文明在前1595年成为历史,古印度文明在前1500年覆灭,古埃及文明在639年消失,只有华夏文明,从夏商开始,一直到现在,五千年的文化不曾断更,而且通过大唐的万国朝拜,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等,将华夏文明播撒到了世界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各地语言不通,习俗不同,所以这些文物就成了两个国度交流的有力见证,文物不会说话,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但文物又很有内涵,它轻则如如一顶官帽记载了一个人的为官史,重则如圆明园记载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文物,只有品味透了,才会感受到它所记载的那段历史,才会感受到它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