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互联网酒品牌文化节,王付刚致辞(一)

王付刚——

中国投资协会新基建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产业互联网酒品牌文化节主席

中国陈年白酒收藏鉴定教材编委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网络文化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移动互联网新思维》作者

烟台大学研究生兼职导师

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讲师

同城约酒新零售创始人

大势当前,稳中求新

十四五规划期间,整个酒产业正面临变革期、调整期、多重因素叠加,行业分水岭正在到来!新秩序正在重塑、新格局正在形成!要抓住产业互联网的机会!转型数字力打造、产区的品牌打造,夯实内功,打牢根基力;要挖掘酒文化故事的创造力,持续力,发挥智库职能,利用文化底层、品牌意识、产品思维、产区思维、产业思维拉动酒行业增长。助力酒产业行稳致远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白酒,归真返璞

近年来,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趋势,就是中国的白酒,正逐渐在向高度酒回归,向酱酒回归,越来越多的人在饮用白酒时会选择高度白酒,选择酱香酒,这是市场发出的一个信号,证明了老百姓的需求,中国白酒正在回归传统、回归品质、回归口感,回归文化。

百姓是市场的主体,市场动态变化是经济和资本的风向标,所以,品牌和产品的归属应该是民意,民意就是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之于酒的载体,应该在何处突破?

文化要可讲述,可流传,可共鸣——

可讲述是什么?

作为文化符号的酒,要有可以沉淀文化的基因和能力,以酱酒为代表的高度白酒,无论从酿造过程、从文化积淀、从群众口碑等方面,都具备强有力的讲故事能力,这个故事不是编造的,而是跟随中国百姓历朝历代生活变迁留存下来的种种印记。

可流传呢?

就是一说大家都懂,心领神会,感同身受,酱酒类的品质白酒,可以成为中国民族酒业的代表,立足本土,辐射国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酒文化的故事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以酒为媒,以酒为融和剂、连接剂,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认同会更有情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可共鸣!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文化传递、体验、思考而来的认同感,这是连锁反应,综合效果,我们从行业、产业、到民族大业,看民族酒品牌的发展,势必要强化酒品牌的文化属性,让他们都可以有归属感,归于文化和百姓。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一个产品要真正赢得消费者,需要不断巩固、维护、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方面驱动酒产业整体良性发展

酒品牌整体提升需要内生力

建立行业智库,联动产业链条,广纳多种人才,深度优化品牌内涵,综合发挥产品外延,通过针对性智库服务,整体调动酒业市场活力,解决切实的市场问题,同时通过大数据积累,为产业、经济、以及资本流向做深度规划。

核心产区赋能,建立产品高标准

文化+产区+品牌”的“三位一体”发展路径可能会成为酒业发展新出路,产区具有强标识性,与当地政府联动,从经济开发和地标产业的角度,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接口,结合产业互联网的新趋势,产区经济为目标的酒品牌打造将会更有利于树立标准,提升质量,吸引资本。

产业数字化升级,有效追溯更安全

在当前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后,新基建城市群的作用更加突出。新基建提供了产业互联网不同平台之间大量数据高速互联互通的条件,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数据提供采集存储能力以及计算效率等,产生最大价值。

产业互联网的构建实际上是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数字化升级,从而形成新的互联网生态体系,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彻底变革。针对酒产业而言,数字化升级尤为重要,这是趋势,也是市场需求。数字化思维应用在产业、产区、酒品牌及产品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合规性及安全性的市场导向。

未来会有更多消费者要求可追溯的全部因素,这是市场细分和升级的必然结果,所以对酒企来说,越早调整越能占领先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产业思路整体提升酒业发展,增强酒产品的金融属性

以老酒为代表的年份酒,在市场中的增值空间很大,这也是老酒收藏家越来越多的原因,老酒所具有的金融属性,其综合价值大概有几方面:品牌价值、年份、品质、口感、产量、口碑、流传度等。

这四方面就是整个产业规划和升级的基本元素,也反推出了创新产业思维的必要性,并且这几方面在数字化追溯层面具有强标识性,如果今后酒产品都可以通过数据来标记,那么建立完整有序、合规合法的酒类金融交易平台就大有可为了。

酒业发展离不开产业链赋能,更离不开文化沃土,中国人常说文以载道,文是思考力,道是方法论。

如果整体酒产业链能用更大的格局去重塑“酒”这个民生产品,用更细微的心态去体察酒为符号的中国文化传统,用更深远积极的眼光去看待酒为媒介可以拓展的空间,那么,中国酒就能真正流向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