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化”一下,成本几何,收益又如何?

不同的视角,算的账自然也就不一样。

在康光辉看来,南京浦口“永宁共兴青虾产业园”在虾塘底部铺设增氧用的微孔管、池塘里布署传感器、搭建物联网数据平台、开发手机应用终端……这一系列数字化改造的结果,令这位养殖户直接节省了三个雇工的费用。

永宁共兴青虾产业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宁共兴青虾产业园

青虾耗氧量高,又不耐低氧,康光辉说,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夜里都需要人巡塘,随时准备打开机器增氧。“人手多了费用大,人手少了急用时又不够。养虾也是苦累活,找雇工还不容易。”

青虾养殖户康光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虾养殖户康光辉

如今有传感器自动上报检测数据,自己在手机上看看数据就行,再也不用跑到每个池塘边去盯着。而且,需要增氧时,手机上点几下,池塘底部铺设的微孔管自动开机,适量供氧。

“以往使用增氧机,不仅需要手动开关,而且费电,因为你不确定水塘里含氧量是否足够,只能尽量多开机。”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万鑫是负责虾塘数字化的建设方,他说经过测算,通过数据监测来供氧,每亩虾塘的电费,每年就能省下8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技术设施的投入产出角度,万鑫也有自己的一本账。他说,虾塘数字化改造,每亩的投入在1000元左右,三年内这些设施基本不用更换,平摊下来,一年的技术设施的投入是每亩300多元。

“但是,在使用这些技术设施后,养殖农户每亩至少增收1000元,三年就是3000元。收益还是比较高的。”万鑫说。

作为南京浦口区永宁街道联合村的党总支书记,陈海峰算的则是另一本账。

位于南京市西北部的浦口区,是典型的都市近郊型涉农区县,农业产业小而散,无法规模化。像联合村这样,想要提高亩产收入,让农户持续增加收益,只能靠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溢价,以及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永宁街道联合村陈海峰党总支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宁街道联合村陈海峰党总支书记

“我们村的青虾基本在南京城区就消化掉了,不够卖。”陈海峰说,但村里的虾塘面积就这么多,“要么想办法增加产量,要么就把品牌做起来,优质优价。”

虾塘数字化改造后,产量增加是明显的。陈海峰说,在进行数据监控之后,避免了溶氧度、水温、PH值失调对青虾成活率的影响,每亩虾塘的饲养密度至少能提高50%。

“每亩虾塘多养一半的虾,对养殖户来说,就是家庭收入的增加。”

除了青虾的养殖数量外,陈海峰说,打造一个以青虾养殖为特色的产业园,还存有做强“永宁青虾”这块产业品牌的考虑。在青虾养殖上,永宁街道很早就打造出了“绿一”这个品牌,并在2007年时被认定为江苏省名牌产品。

2020年12月,“永宁青虾”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也意味着浦口永宁青虾获得了由地方水产优质品牌向全国优质水产特色品牌迈进的机遇。

“金字招牌亮了,优质优价才有可能。”陈海峰说。

与大多数都市近郊型涉农区县一样,陈海峰也把增收的希望,放在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等服务业的发展上,所以永宁共兴青虾产业园两年投入1700万元的规划中,还放入了一个青虾主题公园和青虾展览馆,目的是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还有一笔账,很重要,但没法量化。”

在陈海峰看来,产业园在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绿色生态生产田间工程以及建设安装包括数字传感监控在内的智能化养殖平台的同时,还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另辟用地对养殖尾水进行绿色环保净化处理。

“养殖尾水不处理,再好的青山绿水,也会慢慢成为无水可养。”陈海峰认为,算大账时,这才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笔。(撰文/高剑 摄影/胡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