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上应该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会用如此多的方法对食材进行烹饪,在数千年的饮食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医理论对饮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可以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便是建立在中医哲学思想上。

中医理论是古代先贤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而其中的传统饮食文化受中医哲学思想影响极深,其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病因学说等尤为明显,它成了中国人的择食物标准,也为后来的饮食养生提供了中医的理论依据。

现实中,不管一个人是否学过中医,又或者相信中医,但他们在饮食上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医观念的影响,比如炖一只老母鸡会放一些香菇,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缘由,可如果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解释,便是老母鸡太温热了,香菇偏凉一些,可以中和掉过多的热性,吃起来不会流鼻血。这个人可能根本不懂任何中医知识,或许还是个中医黑,但他的潜意识里却被中医的温热寒凉五行理论影响着,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

下面中医师承古承教育的小编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中国传统饮食中的中医思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华夏民族数千年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成果,里面蕴含着大量的中医哲学思想,如上文提到的温热寒凉五行学说,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但他们可能很少人知道,这句话背后蕴含着的其实都是中医思想。

中医理论很好地将医食同源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填饱肚子又可以防治疾病,这种思想放在全世界,可以说是堪称中国独家秘方,别无分号。

阴阳学说将人的体质分成二十五人,广义上有阳盛体质,阴盛体质,阴阳平和体质,将食物也划分为温热寒凉平性,黄帝内经灵枢说道:饮食应该先辨体质,再决定吃什么食物调理,阳盛体质应少吃温热性食物,多吃一点寒凉和平性的食物,否则将会导致阴液损伤,阴盛者,比如老年人少吃寒凉食物,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否则就会导致阴盛阳衰。

早上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体现了阴阳学说里时间对饮食的重要性,一年之内,春夏属阳,一日之内,早上属阳,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气机是和自然规律相对应的,早上吃生姜可以帮助人体阳气生发,下午适合偏凉性,滋润的食物,帮助人体阴气收敛。

橘成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自然气候环境的差异不仅使植物发生地域性不同,而且使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也出现复杂的地域性差异,阴阳学说中,南方属阳,北方属阴,南北气候差异决定了南方米以米为食北方人以面为食的饮食结构,各地口味也因气候差异有所不同,四川,重庆等地由于气候潮湿,因而喜欢辛辣,北方气候干燥,喜食润燥生凉食物,南方气候炎热,人体气血更容易发散体表,脏腑功能略弱于北方,所以喜食蒸熟的食物,由此说明,饮食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行学说

中医五行学说把自然分为五种不同性质的气,从而构成不同的系统结构,而传统饮食文化自然就被纳入到这套模式中,如把味道分为酸、苦、甘、辛、咸,五谷分为稻、黍、稷麦、豆,五菜指葵、韭、藿、薤、葱;五畜指牛、犬、羊、猪、鸡;五果指枣、李、杏、栗、桃。

中医五行理论中,木火土金水五种性质变化的气分别对应五味中的酸苦甘辛咸,在五藏为肝心脾肺肾,在季节则是春夏长夏秋冬,无形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由于五行理论是从自然气候运转的现象中归纳出来的,所以中医认为人的饮食要符合阴阳五行即自然规律的运转,才能维持机体的动态平衡。

中医之所以如此重视饮食,是认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饮食不节造成的,黄帝内经:饮食不节而疾生于肠胃。饮食不节包括饮食不规律,食量没有节律,饮食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身体健康,过少让人饥饿,营养不良,饮食过多则使人积滞,引起肠胃疾病,饮食不规律是指没有规律时间的饮食。

中医理论思想指导下的饮食方式

胃为五谷之海,脾主腐熟消磨,食物中的精微物质被吸收后化生为气血津液滋养全身,维持着人体生理各项技能,因此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旦脾胃功能受损,人体脏腑机能也将随之受损,所以传统中医理论强调,养生必须以脾胃为本,保护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中医认为保护脾胃的核心在于饮食,酸苦甘辛咸,温热湿凉寒及饮食不规律都会影响脾胃的健康。所以只有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寒热适中,温燥相宜,五味调和,方能达到饮食养生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体五脏与五味相应,又相互滋生制约,如果五味偏盛或偏虚,都将导致脏腑失衡,气机紊乱。如过食酸,则肝气收敛太过,伤害脾气;过食咸,则骨质受到损伤,会引起心气抑郁或肌肉萎缩;过食甜,会引起脾气瘀滞,脱发,面色发黑,肾气不能正常滋养心气;过食苦,则脾气过燥而不濡润,肝火上炎,胃气损伤而胀满;过食辛,则筋脉损伤松弛无力。因此,饮食应五味平和,不宜偏嗜。

传统饮食在中医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理论,通过对各类食物和调料进行合理搭配,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原则,维持机体功能正常运转,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数千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医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的中国传统饮食方式是最科学的,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不到百分之一,而现在达到了百分之十,其中很大原因之一就是抛弃了传统饮食方式。

古承教育专注于中医师承,后面会继续为大家分享各种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