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经常能够被我们看到或听到。那么你知道是谁说的这句话吗?这句话又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

是谁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明朝文学家陈继儒先生所著的《安得长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然后他对这句话又注解道:

“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从这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句话应该不是陈继儒先生说的,而是引用古人所说,至于最早的出处,已无法考证。陈继儒先生认为,女子有才华,又能深明大义,当然是好事了,但这种人不可多得。大多数人只是看看曲本小说,或者舞文弄墨,在人前卖弄一下,当作炫耀的资本,对这种人来说,还不如不识字的好。

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说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

俗话说知人论世,先来了解一下陈继儒这个人吧。陈继儒(1558年12月14日-1639年10月16日),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画家。

陈继儒出生在1558年,当时为明朝嘉靖年间,在眉公8岁的时候,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年号隆庆。所以陈继儒基本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说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我认为有以下这三个原因。

1.远因:受到《西厢记》等一些写到女性解放的文学作品影响

唐代大诗人元稹想要娶崔莺莺而不得,于是创作了《会真记》,为的是抒发他的苦闷心情。原是文人技俩,不发生道德问题的。

可是一经元代诸位作家的改编,把他演为传奇——董解元作《弦索西厢》,王实甫作《西厢记》,关汉卿作《续西厢记》,已成元曲中最有名的著作,明陆采又作《南西厢记》,则《西厢记》之盛行于明代可知。

人都以为莺莺之不贞,完全由于她读过书,会写诗,她若不会写诗,断然不能与张生相酬答,而“待月西厢下”一诗,尤其是失身的张本。故自《西厢记》盛行,人们都觉得女子学诗是不妥当的了。

《西厢记》是革命性的一出戏,是一部描写了女性解放的戏。在《西厢记》以后,才有汤显祖的《牡丹亭》、高濂的《玉簪记》。《牡丹亭》是心理解放,女主角做了个梦,从梦里解放,《玉簪记》更大胆,道姑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追舟至江心,还跳到书生的舟上,两个人生离死别在江浪里头。道姑冲破禁忌、勇敢求爱,但她追到江心并不是要跟着书生一起私奔,而是要一个海誓山盟,一个信物,一个保证,两人互赠玉簪与扇坠,等待来日团圆,将爱情的层次更提高了,有“生死不渝”的美感。这些关于追求爱情的曲文小说,放到今天都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在明朝的时候人们当然不愿意让女性读到,以免如陈继儒所说:“挑动邪心”。

所谓“女子无才”,就是不赞成女子读曲文小说、学诗文的意思。

2.近因:明朝青楼妓女以诗词著名的很多

但明朝中后期,社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性加强,社会风气也逐渐开放,极大冲击了传统礼教。在此风气下,“才女文化“”开始出现,尤以江南地区最盛,这突出表现在明末清初文人与秦淮名妓的交往中。当时,文人与名妓的交游被传为风流佳话,如“”复辟社四君子”中冒辟疆与董小宛、陈贞慧与李贞丽、侯方域与李香君的事迹就被人津津乐道。

“无才是德”一语发生的近因,便是当时的青楼妓女以诗词著名的很多,使世俗眼光认有才为不幸。能诗有才固然不是女子所以为妓的原因,但卫道先生们总觉得“吟风弄月”“和李酬张”不是良家女子应作的事;女子能作诗词,多少就有点薄幸了;况善诗的大多为妓女,女子学诗便为所禁。明代妓女能作诗词的很多,《明词综》所录即有二十六人;益以他处所见,最有名的是:姜舜玉、林奴儿、马湘兰、薛素素、马如玉、尹春、王微诸人。

尹春有《醉春风》词云:池上残荷尽,篱下黄英嫩,重阳还有几多时?近,近,近!曾记当年,那人索句。品花呼茗。 望断风郎信,懒去匀宫粉;虾须帘外晚风生,阵、阵、阵!双袖初寒,一灯欲灭,博山香炉。

“曾记当年,那人索句,品花呼茗”,是如何逼真的妓女口吻啊!

王微本良家女,七岁失父,流落北里,后皈依佛法,泛游江湖,过天门时为俗子所嬲,遂归华亭颍川君为妾;有修微《樾馆诗》数卷,自叙云:生非丈夫,不能扫除天下,犹事一室。参诵之余,一言一咏,或散怀花雨,或笺志山水,喟然而兴,寄意而止。

然而,既然“才女”常以名妓为代表,就免不了让一些人—把文才和青楼淫风联系在一起,说写作诗词的妓女是“淫词丽”,败坏德性。再加上才子佳人小说对女子才情的尊崇,引发现实中才女不循礼法、才子风流多情的故事频频发生,也让人们认为,痴迷文才、抒发性情多会邪淫不贞、灭理乱伦。

3.明朝存在“有才学的女子容易薄命”这种观点

“无才是德”的意思,除谓有才而后多不能贞外,原亦有有才每致短命的意思,明代女子极可代表这一层意思的,莫如叶小鸾。

叶小鸾字琼章,明末吴江(今属江苏)人,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母亲沈宜修,姐姐叶纨纨、叶小纨都是著名女诗人、女作家,号曰“一门四秀”。父亲叶绍袁,天启进士,工部主事,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因不愿为官便弃职归田。

叶小鸾不仅诗文出色,而且善围棋及琴和绘画,所作山水及落花飞碟,栩栩如生,韵味十足,真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才女,留有作品《返生香》。

在叶小鸾十六岁的时候,家人将她许配给昆山张维鲁长子立平为妻,出嫁前五日,叶小鸾未嫁而卒。明末才女叶小鸾的早夭也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虽然流传较广,却代表不了明清社会的主流舆论。

明清两代,对于女性文学是特殊的时代。据近代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载,中国古代女作家约4000余人,明清两代就有3750余人,其中,80%女性文人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桐城地区。

明中期在手工业和商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封建经济的结构,产生了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明末的解放思潮,出现了各色各样的文化社团,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拓宽了闺阁女子的生活空间和交际范围。

生活空间拓宽之后,女性在社会所扮演的角色不再仅仅是贤妻良母。社会上逐渐承认女子求学的重要,女塾也随之多了起来,这些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教育基础。最重要的,那时的女性文学还得到了男人的支持。

明清时期,李贽、袁枚、毛奇龄、俞樾等名士主动招收女弟子,陈维崧纂集明清之际妇女诗作及轶事为《妇人集》,除此之外,为女性诗集作序写跋的名士亦大有人在,如钱谦益、吴伟业、厉鹗、陈廷焯、江藩、赵翼、洪亮吉、包世臣、孙星衍、李兆洛、张景祁、赵庆熺、樊增祥、况周颐、冒广生、柳亚子、陈去病等。

有了这些有身份的男人相扶持,明清女性不再局限于闺阁,走进了社会。女性也开始结社,潜藏在内心的意识苏醒了,女性不再局限于“规格思维”,写作题材也得到了拓展。

所以说自明代后期以至于清代,在种种社会以及思想文化进步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女性诗词创作终于得以发展繁荣起来。明清以来,不仅女性作家群体日益壮大,诗作词作大量涌现,而且闺阁间吟咏唱和、女性文学社团以及诗坛名家教授女弟子等现象亦蔚然成风。

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女性是可以读书写作,展现她们的才华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不是当时社会上的主流观点。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可以流传至今?

至于这句话可以脱颖而出,与“裹脚”、“三从四德”一并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标签,这是五四以来各路女性主义者不断强调的结果。以“压迫—解放”为核心的革命式五四思想,非常需要树立传统社会压抑女性的典型,在剥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后,“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无疑是个完美的“敌人”。

这场运动的结局我们都很清楚:革命及其思想获得了最后胜利,“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力也达到了历史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