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模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是业界的共识。但现实里,中国农业人口多、可种地少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瓶颈。尤其是在人口高度密集的苏南地区。多大的“规模”能够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平衡?智慧农业的部署与推进,能否拉平规模化与小农户生产的效率鸿沟?

这正是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需要探索的问题。毕竟这个位于张家港东南部、面积为37.5平方公里的园区,有着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良田承载区,耕地面积达到3.6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寸土寸金的苏南地区,之所以还能留有如此大、连片成块的农田,源于此前这里是江苏省农垦的“常阴沙农场”。2004年实行属地管理,2013年更名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从农业1.0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生产手段的传统农业,历经生化农业、机械农业,再到目前以数据、知识为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科技融合应用为特征的4.0智慧农业,近七十年的成长岁月里,常阴沙——这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一直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与探路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作为江苏省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已初步形成“南北高效果蔬、中部绿色稻米、滨江特色水产”三大产业布局的常阴沙,天然就是一个极具苏南农业产业形态代表性的“模范生”,需要为苏南地区智慧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探索发展路径,积累经验。

“我们这里有绿色稻米25000亩、高效果蔬8000亩、特色水产3000亩。”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农副办主任李新峰说,发展规模化的智慧农业,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并建立一整套包含品种选育、数字赋能与智能装备在内,并有机融合的智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新峰说,以水稻种植为例,常阴沙不仅有完整的水稻种植标准,还通过大数据中心,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数据化分析与管理。

每块农田每年种什么品种,如何施肥施药,用多大剂量,包括最后如何销售,才能保证每块农田的生产效率最高、收益最大——这一切,常阴沙对承包农户都有具体的指导。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数据监测与分析的基础上。常阴沙不仅每年自己会培育新品种,同时会监控每亩农田的土壤、产量数据,以此为基础建议承包农户选用水稻品种;每亩水稻需要用的肥料与农药,都需要由专家团队检测、试验;施肥施药的时间,也会确定到天,农户没有按照标准按量按时执行,会进入“黑名单”,取消承包资质;最后的稻谷销售,也有常阴沙的品牌背书,优质优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当气候发生变化,引发了灾情,农作物生长遭受损害时,农户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上有遥感,下有传感,在‘空天地一体’的监测下,灾情一发生,损失量有多少,评估数据马上就有。”

数字赋能与智能装备的广泛使用后,农户具备不具备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与技能,其实已不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生产销售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公司与设备来完成。承包的农户,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记得按时上传数据就好。”

李新峰说,“对承包户而言,每年能中标承包,就是赚到。”

或许,过上几年,当农户们发现,以土地入股参与规模化农业生产所获的产出收益远远超出自己单兵作战的收入时,相信苏南地区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常阴沙”。 (撰文/高剑 图片/胡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