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星期,“中国男性35年间平均身高增长将近9厘米,全球增幅第一”、“中国女性净身高排名东亚第一”的消息,先后冲上热搜榜。

其中,中国1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达到175. 7cm,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63.5cm

如今,肉眼可见的是00后似乎个个都是1.8米大高个。

那为什么80后、90后以及00后的身高,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的身高

中国人的身高

我们一直存在一种刻板印象:

西方人高,东方人矮。

事实是这样吗?

这有两面性,如果按照当前数据来看,情况的确如此。

来看看全球前几位的平均身高(以男性举例)。

  • 荷兰:185.5cm
  • 丹麦:181.5cm
  • 德国:180.2cm
  • 挪威:179.7cm
  • 瑞典:179.6cm
  • 卢森堡:179.1cm
  • 奥地利:178.2cm
  • 芬兰:178.2cm

基本都是欧洲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18~44岁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9.7cm。

这数据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平均值,北方人帮我们挣了点面子。

  • 山东:175.44cm
  • 北京:175.32cm
  • 黑龙江:175.24cm
  • 辽宁:174.88cm
  • 内蒙古:174.58cm
  • 河北:174.49cm
  • 宁夏:173.98cm
  • 上海:173.78cm
  • 吉林:172.83cm
  • 天津:172.83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东西方的身高差,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事实:

欧洲人其实并不是一直都是那么高。

在150年前,欧洲国家的平均身高基本上都低于17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九世纪末期欧洲人平均身高

再来看看同年代,我们中国人的身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代的中国人,平均身高是大概为165cm,与当时的欧洲人非常接近。

也可以从以前的照片看出,我们不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高是吃出来的

身高是吃出来的

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不是只有我们中国人在长高,而是近百年来全人类都在长高。

只是没有我们这么明显,只是我们的身高潜力得到释放。

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遗传、饮食等等。

但根据目前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身高的最大决定因素是基因遗传,占了将近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听到“基因遗传”这个词,矮个子人群就觉得没希望了,觉得下一代长不高。

近年的相关分析表明,与人类身高相关性较高的环境因素是蛋白质摄入量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蛋白质摄入量和男性平均身高的联系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的一个过程:

1、国家现代化

2、生活水平提高

3、饮食改善(蛋白质摄入量上升)

4、平均身高上升

1改变2,得到3,影响4。

其中的3可以再拆分,其中就包含了基因遗传,就是上一代与下一代的联系。

  • 营养导致表观(身高、相貌等等)修饰。
  • 父母把表观遗传传递给下一代。
  • 或者是下一代自身补给的营养充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来说,DNA序列的变化需要非常长时间或者极端性的繁殖选择,就是俗称的自然选择。

但在过去的百年里,人类身高体验到一个明显的转变,这个突发性违背了经典遗传学的规律。

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90后,南方人,妈妈身高在150cm左右,爸爸身高不到170cm,而我的身高却有182.5cm。

虽然小时候家庭不算优渥,但是在我印象里鸡蛋、牛奶(羊奶)、筒子骨(排骨)没有停过。

在网上也有类似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吃?

怎么吃?

4个东西:肉、蛋、奶,外加一个油。

影响身高的环境因素是蛋白质摄入量,但所指的并不包括所有的蛋白质。

与身高相关性较高的蛋白质来源是:奶制品、奶酪、动物蛋白质。

实际上也反应了,蛋白质摄入量是在反映另外一个东西。

根据2017年欧洲统计局(Eurostat)报告,欧盟生产的牛奶是用来制造以下的奶制品:

  • 奶酪:37%
  • 黄油:29.3%
  • 奶油:12.5%
  • 牛奶:11.1%
  • 酸奶:4.2%
  • 奶粉:3%
  • 其他:2.9%

其中黄油、奶油、牛奶和酸奶就是主要的奶制品来源。

黄油的卡路里是100%脂肪,奶油的卡路里是60-95%脂肪

据美国农业部报道,销售量占比较高的牛奶种类是全脂牛奶和2%低脂牛奶 ,两者的销售量总占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全脂牛奶和2%低脂牛奶销售量占比

全脂牛奶的卡路里是50%脂肪、20%蛋白质。

2%低脂牛奶的卡路里是35%脂肪、26%蛋白质。

其他欧洲国家的整体销售量的趋势是一样的,欧洲人偏向选择脂肪较高的牛奶。

同理,从90年代开始,我们对乳制品的消费也是肉眼可见。

回到正题,奶制品主要是脂肪。

尤其是女生,不要看脂肪就望而却步,适量合理的摄入脂肪是很好的。

拿平均身高185.5cm的荷兰来说,Gouda(特产):每份100卡路里,其中80%是脂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们与荷兰的饮食习惯不同,但是其他食物一样含有高脂肪。

如鲜肉、肉制品等等。

新鲜猪肉的卡路里是:

  • 排骨:76%脂肪
  • 新鲜火腿:50-75%脂肪
  • 猪排:50%脂肪
  • 猪里脊:40%脂肪

看下我们历年的肉类消耗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看看我们鸡蛋的产量就明白了,我们变高是有迹可循的。

蛋白质、脂肪双管齐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再来说下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油。

食物中有3种脂肪酸:

  • 饱和脂肪酸
  •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而油也有它们不同的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动物脂肪:高饱和脂肪含量,低多元不饱和脂肪含量
  • 热带油:高饱和脂肪含量,低多元不饱和脂肪含量
  • 植物油:低饱和脂肪含量,高多元不饱和脂肪含量

而以如今的习惯,我们更偏向的是植物油,欧洲人更喜欢食用动物脂肪。

看下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人的总脂肪热量比率显著高于东亚人,平均值高10%

这表示,欧洲人的动物脂肪摄入量比东亚人高非常多。

或许,这个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过来的,主要还是在潜意识里对动物脂肪的认知。

结语

结语

其实人的身高是一个抽象又具体的概念。

我举个例子:

终点是100米,运动员A从0米开始起跑,运动员B从50米开始起跑,运动员B先到终点。

那能证明B比A的速度快吗?能证明B比A的身体素质好吗?

反而,更可能的情况是A比B更快,只不过是“100米的结果”误导了我们。

“中国男性35年间平均身高增长将近9厘米,全球增幅第一”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现象。

所以开头说的“西方人高,东方人矮”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存在不公平。

公平应该是150年前,甚至是更早时期开始进行对比,尽可能保证起点的一致性。

也许在过35年,我们的平均身高达到甚至超过180cm也不是不可能。

我是@JUMP李大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