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美术,对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主要体现在:

1、审美能力提高。2、专注力和耐心的培养。3、养成表达习惯。

4、观察力和感受力的提升。5、外部世界的认知,丰富孩子对世界的理解。6、形象思维的锻炼和记忆力培养。

第一、审美能力提高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面临改革,美术已纳入中考范围,并于2022年全国覆盖,部分省市已经开始执行。

教育部门颁发的文件强调要对中小学生加强“美育”能力提升,换句话即“审美”的提升,让学生拥有审美的能力。

我们知道,审美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需要长期慢慢地积累和熏陶,需要阅读和观看大量优秀的,美的作品和文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

而学习绘画,对我们审美的眼光,对审美的理解以及对审美的认知是特别有好处的。

画画可以用图像的形式帮助孩子们认知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说色彩的搭配,画面布局,形式语言美,节奏和韵律。

这些东西都能够通过很绘画很细微的体现出来,潜移默化的改变孩子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对专注力和耐心的培养

孩子们现在选择性很多,这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

但是孩子画画是一个特别自发的,本能的表达。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只要握起笔,可以在那儿呆很长时间。

虽然可能是一些乱涂乱画或者是我们看不懂的东西,孩子们就觉得很好玩儿,并且这段时间可以非常专注的画着内心世界,他们感觉很神奇,感觉跟魔法一样。

第三、养成表达习惯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总是有一些奇思妙想甚至是大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孩子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形成之前,绘画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达出口,这也是孩子觉得神奇的地方。

通过绘画,孩子不断的画出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他们想象的东西,或者是他们对外面世界认知和内心情绪的释放。

通过绘画,可以让他们逐步形成一种表达逻辑和表达的愿望。

第四、观察力和感受力的提升

当我们看到美味的东西,我们会觉得很享受;当我们看色彩绚丽的夕阳,我们会觉得很美;当我们看到蓝色的天空,我们会觉得很纯净。

这些都是人的感受,是我们通过眼睛对外界事物观察,内心发生联想并产生一种美的意境,我们从中获得一种愉悦的感觉。

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受力,他的生活就会过的很平淡,他对很多东西都无感。

绘画就是一个观察加感受的过程,首先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去看,去感悟,看自然万象里面的变化。

它里面的一些细节特征,一些有趣的形态。

当孩子突然间看到他不经常看到的事物时,他们经常会大声惊叹到:哇!

绘画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观察能力,当这种观察能力形成以后对他的感受力的提升会有很好的帮助,而感受力又是绘画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不光有益于美术学习,对孩子整个人生的丰富也是有好处的。

孩子们可以通过感受能力的提高,对很多东西更加深入的观察,更加敏锐的感受,从而带来内心愉悦。

第五、外部世界的认知,丰富孩子对世界的理解

对孩子来说,那些抽象的理论,看书或者其他知识的获取,都不如特别直接的绘画形式,他们感受起来更容易。

例如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可以画宫殿、汽车、航空母舰、城市、人文等等都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生活,了解世界。

这是特别形象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即通过绘画方式帮助他们直观理解整个丰富的世界。

第六、形象思维、记忆力和想象力培养

人的记忆分三种:抽象记忆、逻辑记忆和形象记忆。

如果一个人经过长期的绘画训练,他的形象记忆能力就特别强。

例如: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对所观察到的事物看一遍可能就能记住,下次肯定能认出来。

或者看到一个陌生的事物,他很快就能形成记忆,甚至能还原出来。

这就是形象记忆能力,这种能力养成之后对其他工作也有特别大的帮助。

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绘画对孩子的形象想象力特别有好处,一根线条可以是一颗树,可以是一个电线,也可以是一条腿。

这种图像联想的能力,能够拓展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对孩子们将来拓展其他方向的能力也非常有好处。

在引导孩子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有意识的通过绘画美术对形象想象的培养,就是让他们把这种想象力收集起来。

包括主体性绘画创作,让孩子们画一些故事情节,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所形成丰富的画面,这对孩子也特别有帮助作用。

最后提到:不是说孩子学美术,将来就一定要当画家,从事美术专业。

学习绘画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培养孩子的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从一个更宽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这一点。学习绘画的本质目的是什么?每次课堂画什么?

我觉得不单单是完成一幅作品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滋养和启发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