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浙江美术馆有一个重要的展览,即王冬龄先生从艺60年的书法个人展。

王冬龄先生是某美院书法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在当今书坛分量很重,但也因其探索“乱书”,书法写的和二维码一样,也饱受争议。

本文不是拉仇恨,就是闲扯蛋,聊一下有关书法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冬龄先生的这个展览,不知道现场的人多不多,但从一些媒体上看到现场展出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读起来真是由衷的佩服,有的读起来也是一脸懵逼。

这个展览展出了他从艺60年的艺术探索,有三个部分,即:书、非书、乱书

书,这一部分就是写得比较传统的这一类作品,就是小编说的看起来由衷的佩服的部分;

非书,这一部分就已经往书法边界冲了,小编就开始懵逼了,这样的作品年代跨度还是比较大的;

乱书,这一部分的探索,完全让人懵逼,懵逼+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就拿出他展出的这些作品来欣赏下,看看王冬龄先生在从艺60年的历程中,一些继承和探索,他的书法创新之路是否值得去学习和效仿。

当然,这里还得插一句,王冬龄先生进入书法的路子应该是比较正的,看他的老师就知道,他的老师有:沈子善、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等,再看他早期的作品,笔力相当雄强。至于他的“非书”和“乱书”的探索是否还属于“书法”的范畴,这个就另当别论了,非吾辈所能通透。

好,看他的传统书法作品——“书”这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是苹果公司杭州西湖店的外墙,用的是王冬龄的书法作品。

从这作品可以看出王先生深厚的传统功底,个人感觉作品的气力都很饱满,属于上乘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出的这件是1987年的作品,距今三十多年了,那时候不知道王先生多大年龄,最起码写得不怪,还在传统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是2003年写的《逍遥游》,这是一个巨幅,细节看得不是很清楚,整体上看还是很好的。后来,他又写了几次,包括同年他写的一个和2011年他写的一个,艺术风格都坚持自己的语言,不屈服于展览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也是2003年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是2011年的,同上面的两年是一个内容。大家自行赏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1994年的,虽然在尝试着创新,但最起码还尊重汉字的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2011年的作品,还能愉快地接受这种审美。

下面就开始预警了,马上到了“非书”和“乱书”

再看一下“非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东西就是20年前的“现代书法”吧?

关于“现代书法”有些人还在坚持,有些人早已偷偷地换了方向探索,这个是成功还是失败?或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是1989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上图请不要把它当成图片看,要把它当作书法看,这可能是作者的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的作品:众妙之门。是不是很有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2020年的,作品名字叫“执大象”,我已经懵逼了好大一会了,不知其所以然。

好吧,换个口味,瞄一眼“乱书”

“乱书”长什么样?

请做好深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字叫“花间一壶酒”,2013年的作品,请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看怎么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作品也是写的《消遥游》,但内容是什么似乎不重要了。

还有几件,不知道是需要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我也不多说了,你们自己看吧,谁看懂了记得在评论区给评论评论,指教指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为苏轼《明月几时有》

春眠不觉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滚滚长江东逝水

先看这些吧,不再发了,我的天呐,受不了了。

有没有和小编一样懵逼的?评论区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