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 Ridgway,Matthew Bunker(1895·3·3~1993·7·26),全名马修·邦克·李奇微,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生于弗吉尼亚州门罗堡。1917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后在中国、尼加拉瓜、巴拿马、玻利维亚、菲律宾、巴西和美国各地服役。
朝鲜战争爆发后,于1950年12月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1951年4月接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5月晋上将。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年10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主张各军种均衡发展。1955年6月退役。著有回忆录《军人》和《朝鲜战争》等 1951年朝鲜战场上
李奇微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命是在1950年:沃尔顿·沃克中将因车祸丧生后,李奇微接过了从1950年6月战争爆发就在朝鲜参战的第8集团军的指挥权,并在1951年率军发动反攻。杜鲁门总统解除麦克阿瑟的兵权后,李奇微又成为了“联合国军”总司令。
军事史学家大多认为,是李奇微把第8集团军从失败、濒临崩溃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并最终阻止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势。他在此期间表现出的身体力行的领导艺术、以及对军事作战基本原则的深刻领悟,在美国陆军历史上树立了令旁人难以企及的领导榜样。
李奇微没有受麦克阿瑟那种桀骜不驯做派的影响,麦克阿瑟也给了李奇微前任所未有的行动自由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为了获得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全线拉开了所谓的 “秋季攻势” ,给中朝方面施加压力。 8月中旬的时候,“联合国军”便从前沿至纵深建成了3道防线,并部署了18个师、1个旅又一个空降团,总计69万余人之多。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摸清了志愿军的弱点,将志愿军的进攻称之为“礼拜攻势”(志愿军以八天为一个进攻周期)和“月夜攻势”,制定了“磁性战术”——利用志愿军白天作战和机动困难的弱点,以一部兵力和志愿军保持接触,掩护主力迅速后撤,建立新的阵地,并依靠机械化和摩托化装备每次后撤的距离为20-30公里,这个距离正好是志愿军徒步追击一夜的行程。当次日凌晨志愿军迫近时,“联合国军”早已占领新阵地,而志愿军徒步行军疲劳,难以获得歼敌战果。这一战术在推行初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甚至使得很多志愿军部队成建制地牺牲。也给朝鲜战场的联合国军鼓舞了士气。
事实证明,李奇微的战术是有效的。我志愿军在第四、第五次战役时,虽然攻势很猛,但是“联合国军”按照李奇微的战术安排,虽然节节败退,但是败而不乱,在8天之后,我军攻击减弱或停止之时,“联合国军”则发起反攻。而我志愿军经过了8天作战后,粮弹基本耗费殆尽,则陷入被动,这一点在五次战役时体现的尤为严重,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联合国军阵亡的多为仆从国部队,主力保存相对完整。
绞杀战”与大洪水(秋季攻势其一~二)
李奇微作战风格比较务实,懂得扬长避短,在谈判桌上时,美方代表那句:“美方在海空军方面上占据绝对优势”倒是句实话,而这个优势,李奇微当然要把它发挥到极致。具体做法是以美军出动大量空军,对中朝军队后方的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实施大规模轰炸,企图让志愿军的后勤陷入困境,美军称这样的作战模式为“绞杀战”。
实施上,以海空军优势打击敌人的后勤系统是美军惯用做法,二战期间,美军也对德国和意大利军队使用过类似的“绞杀战”,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欧洲战场出身的李奇微想把这个经验复制到朝鲜半岛。先以空军的大规模轰炸破坏甚至瘫痪志愿军的后勤系统,而后陆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这是李奇微的基本战略,而很快,天气就帮了李奇微一个大忙。
1951年8月,由于连续暴雨,朝鲜遭遇了数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给本就补给困难的志愿军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对来势汹汹的美军,为了更好地巩固共同防御阵地,中国人民志愿军接替朝鲜人民军部分阵地,相比于夏季防御作战中,朝鲜人民军与志愿军同时担任主力,秋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成为了战场上中流砥柱。
坦克壁入战(秋季攻势其三)
10月8日,“联合国军”的攻势转向北汉江东西地区的第67、第68军。当日,美军第2师、南朝鲜军第8师在坦克40余辆配合下,向文登里至北汉江地段实施进攻。文登里地区有一开阔谷地,适合进行坦克作战,美军随即凭借其在坦克数量上的巨大优势,开展了“坦克劈入战”。
这种战法简单粗暴,每次集中数十辆至200余辆坦克,在其航空兵及炮兵火力支援下,猛烈突击。美军坦克劈入战场的目的也十分简单:企图利用大量的坦克撕开志愿军的防线。
面对美军坦克,志愿军根据地形,灵活应对,一方面,在山地上构建反坦克工事,而在适合坦克作战的谷地中,则大量挖掘反坦克陷坑和反坦克壕沟。
但美军并不是傻子,200辆坦克先对着反坦克工事炮击再对着袭扰的志愿军炮击,志愿军204师反坦克部队在此损失惨重!
李奇微作战风格相当务实,作战时,他会力求将美军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在志愿军的薄弱环节上穷追猛打。李奇微早早就注意到了志愿军后勤问题,“磁性战术”能够实施的关键也是因为志愿军后勤保障能力较差,只能发动“礼拜攻势”,而为了配合美军地面部队发起的秋季攻势,美空军同时对志愿军发动了空中“绞杀战”。
在朝鲜战场上,中美双方在空中力量的对比上,美军是有压倒性的优势的,李奇微就是要用这种绝对的空中优势去瘫痪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
美军的空中力量可谓异常强大,入朝作战时,美军(连同“联合国军”其他国家的军队)空军兵力为15个联队,拥有各种机型的飞机1100余架,而到了“空中绞杀战”开始实施时,美空军已经增加到了19个联队,拥有各型飞机1400余架。
现在,志愿军必须面对强大的美空军进行的“绞杀”了。
据战后统计,朝鲜战场上因为轰炸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达到20000人。
美军观察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后勤运输,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铁路的,于是,他们的第一个“绞杀”目标就是铁路。美第五航空队主要负责对朝鲜西北部的铁路线进行大规模轰炸,同时海军舰队航空兵则负责对东线的铁路系统进行大规模轰炸。除对铁路系统集中攻击外,美空军也没放弃对桥梁、公路系统、以及运输车队的攻击。许多部队连炒面粉都难以补给。让不少进攻部队因为补给问题丧失或削弱战斗力。
整个秋季攻势虽然被志愿军粉碎了,但是牺牲之大比肩1950年长津湖战役,都是初出茅庐的少年,用血肉之躯打击了狡猾强大的敌人。人们不该只关注战役成败,这每场场战役下的战士才是最该被记住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