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一则“留学生辱骂父亲”的新闻冲上热搜,该消息来自网络上的一个帖子,描述了一个在西班牙留学的女生因花了50欧元,爸爸多嘴问了几句。于是女儿大发雷霆,发帖吐槽爸爸:“恶心玩意”。

对于网传消息是否具备真实性,作者暂时持保留意见。如果消息为真,那么这位父亲可谓“悲催”,自己省吃俭用供女儿留学,将自己的工资悉数用来供应女儿的留学生活,最终却换不回女儿的一丝心疼和理解,反而招来谩骂。

我在前面几篇文章说过,孝心不是教育出来的,也不需要教育,孩子会通过父母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以及父母对上一辈的尊敬和爱戴中自我感受,然后自然而然地反馈在父母身上。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孝心,那么他的父母大概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缺少关爱。

虽然这位身为女儿的留学生言行均不孝,但过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最终形成什么样的人格,父母是有一定责任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殷切希望,我能理解每一位供孩子去国外留学的家长,无非是希望自己作为父母能够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孩子将来找工作甚至是成家立业增添一份漂亮的履历,但是父母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量力而行,不能因为孩子一时头脑热,或者孩子哭闹就不管不顾答应留学。

这个帖子里这个女儿为什么不孝顺?三个原因

这个帖子里这个女儿为什么不孝顺?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出在父亲身上,送孩子出国留学需要量力而行。月薪1万多在50多岁这个年纪也算不错了,如果是在国内供孩子上大学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孩子足够努力还可以申请学校的奖学金。但这位父亲偏偏要选择送孩子出国读书,导致一个月的工资只够给女儿作为房租、生活费、学费,父亲在送女儿出去留学之前可能没有计算过孩子留学一个月的支出,以至于陷入自己就算省吃俭用也入不敷出的窘境。

第二个原因出在父亲对孩子的德育缺乏,导致孩子过于自私。一般而言面对这种家庭情况,作为女儿应该体恤父亲为自己的付出,在学习之余做一些适当的兼职。留学生在学习之余做兼职来贴补学费和生活费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帖子当中的女儿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只是认为父亲的所有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当初送她出来留学,但是现在供应不起费用是父亲自己的错。

第三个原因出在沟通上。帖子上所有沟通记录均是在手机微信里。虽然现在手机微信应用很广泛,但是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真正想要好好说话,还是需要面对面的。如果没有面对面的条件,可以考虑视频通话。沟通是一门大学问,亲子沟通也不外如是。

沟通需要有场景,也就是说最好是说话的双方可以看见对方,并且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对彼此的尊重。除此之外还需要保持非暴力沟通,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

l 什么是我的观察

l 我的感受如何

l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l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怎样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怎样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近年来,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互联网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难度,提高了传播速度。越来越多关于“不孝子”的新闻报道,看到这类报道真的让人痛心。

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即使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亲子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要想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

在我国传统父亲为“一家之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下,父母亲生硬地命令甚至粗暴地打骂,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沟通失败。

其实要想做到这一点,并没有那么困难。每一位父母都曾经是一个小孩子,父母想想自己在小时候希望父母用怎么样的沟通方式对自己呢?一定是温柔平和的,互相尊重的,表达明确有重点的。而不是粗暴急躁的,下命令式的,啰啰嗦嗦没有观点的。

我看了那么多关于沟通的书籍,其实不论是成人之间,还是亲子之间的沟通。始终还是要归结到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提到人际交往的几个命脉:

l 互惠互利

l 真诚赞美

l 做一名好听众

l 微笑具有神奇的力量

其他几个都比较好理解,其中互惠互利并不仅仅指功利性的,它也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别人关照时,用某种方式表达感激的心情。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也应该遵循这几个原则。

第一,如果孩子帮助父母做了某件事,父母至少应该真诚地对孩子表示感谢。

第二,经常赞美孩子,肯定教养更能够让孩子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当孩子有事情想要和父母说的时候,父母应该暂时放下手中的事,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做一名好听众。

第四,经常对孩子微笑。正如卡耐基所说,微笑给予人之后,会使你得到别人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失望者的阳光,悲哀者的力量,又是大自然免费赋予人们的一种解除苦难的良药。微笑会给予你和孩子力量,让你们互相治愈坚持前行。

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要教育及时

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要教育及时

我国儿童心理学工作者认为:4岁前,是儿童发展形象视觉和口语语言的最佳期;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5岁~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期;7岁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能对儿童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如果父母在孩子7岁这个年龄只顾着培养孩子的智力,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则往往父母晚年不幸福,子女在事业上也难有成就。

人生只有一次,茫茫人海,父母和子女能够相伴一世的缘分已属不易。父母应该在孩子合适的年龄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之责,孩子也应发自内心感恩父母的付出,好好学习,过好自己的人生。

评论区留言讨论,对于亲子相处,你有什么妙招呢?

最后,如果一个孩子明显在道德上走偏了,这时孩子更加不适合远离父母,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接回身边,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只有你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