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谋求个兼职去增加收入,无疑是个好的选择。各种学历提升和资格证类培训辅导机构瞄准了这个商机,推出了“保过服务”,不仅保证通过。而且承诺,学历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也能协助解决。这是真的吗?如果支付了费用,报考了保过班,却没有考试通过,或者成绩被确认无效,那该怎么办呢,今天,修军律师将以案说法和您谈谈培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

案例:小明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条广告,“全国某工程师官方指定委培中心签约保障通过,不过全额退费。报考专业不符合?学历未达标?报考资料不全?一键解决!……”广告承诺的内容让小明心动不已,小明支付了18880元报了某公司的保过班,签订了某工程师培训合同。培训后,小明参加了考试。考试后,小明却接到通知称考试成绩全部无效。小明认为某公司虚假宣传,故起诉要求退还培训费18880元,并对损失进行三倍赔偿。海淀法院经审理,判决某公司退还小明13216元。

法院为什么会判决某公司退还小明的培训费呢?修军律师介绍,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修军律师认为,本案中,小明与某公司均明知不符合法定报考条件,而某公司以违规手段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小某经某公司培训后参加考试,双方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通过非正当途径破坏公平竞争机制,这种合同关系是违背公序良俗的,因此,双方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因此,某公司虽然提供了培训,但仍应当向小明退还培训费用。

修军律师指出,国家设置考试程序,是希望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选拔出符合要求的合格人才,求职、应考者应当根据自身条件按照正常招录程序寻求工作。

最后,修军律师提示各位考生,不要轻信“包过承诺”、更不要伪造证件参加招考,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