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东祥 曹建桥

闽粤赣边的武平象洞镇得名有着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据说古时这里森林茂密,水源丰沛,群象栖居,山峦叠翠。

而在20年前即公元2000年左右,有着敢为人先的红色“基因”的象洞人民看准了养殖瘦肉型猪在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中的“短、平、快”的作用,七八成的村民都养起了猪,在高峰时的2013年左右,占全县1/20的土地,生猪存栏占全县的一半,一年出栏生猪60万头。

“养猪千般好,粪尿最烦恼”,猪农钱袋子鼓起来了,但那时的象洞,溪水像墨汁,粪水到处流,以致死猪堵塞溪河,空气污浊,人们坐车一到集镇地界,就能闻到刺鼻的腥臭味,县里到象洞出差的干部们都视去象洞为畏途,饭点到了,也忍饥挨饿,不在此地用餐。

 百日攻坚,壮士断臂

象洞地处武平县东南山涧盆地,南与广东蕉岭县接壤,象洞溪属韩江流域松源河水系上游地区,主河道全长14.5公里。上世纪90年代以来,象洞在武平县率先发展瘦肉型生猪养殖,养殖高峰期,全镇生猪存栏占全县50%以上,然而生猪养殖业的无序发展,让清澈的象洞溪变得乌黑发臭,遭受严重污染。象洞溪流域污染甚至被环保部挂牌督办,各级领导着急上火,但赚上了养猪快钱的养殖户很难想通,要治理养殖业污染,无疑是要断大部分象洞农民的财路,故几经整治收效甚微。

人们记得,往往一夜的暴雨后,象洞河下游的广东蕉岭的长潭水库次日漂浮起几百只死猪,而传说,每年广东方面都要派员在象洞明察暗访,各处拍照,留存象洞泛滥的养猪业情况。

2016年3月,闽粤两省签署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同年4月,武平县全面打响了象洞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全县抽调260名党员干部奔赴象洞,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县镇干部300多人包片包户,跟村民不但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算子孙后代账,截至当年9月,累计拆除生猪养殖场约37万平方米,流域内7个村整治取得全面成效。

到2018年初,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如今象洞镇往昔“一汪清水”的图景又变成了现实。经过长效治理,象洞溪恢复了往昔的清澈,闽粤省际交界处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原设定2020年达到Ⅲ类水质目标提前实现。

根据龙岩市环保局今年2018年6月监测数据显示,象洞镇区域内象洞迳、曹地溪、光彩溪三条挂号小流域考核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实现连续在Ⅲ类以上水质,创近30年来最好水环境质量,也成为目前龙岩市16条挂号劣Ⅴ类水质小流域整治中,唯一达到Ⅲ类水以上治理效果的小流域。

  拆转并举,踏上致富新路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在象洞镇洋贝村武平练氏顺风果蔬示范基地,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

“现在不养猪了,环境也变好了,种植辣椒,发展绿色经济,日子越过越红火。”练金堂曾是洋贝村的生猪养殖户,高峰时他家生猪存栏达1000多头。2015年,他响应政府号召,率先拆除了自家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从一名“猪倌”转身为“椒农”。

2016年10月,练金堂将村民的田地流转过来,在政府的帮扶下,投入3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350亩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果椒、黄皮椒等品种。去年下半年,眼看辣椒即将迎来丰收,然而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一场恶劣的霜冻天气让练金堂损失惨重。

“现在我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可实在没法供货,现在辣椒根本不愁销路,今年我打算继续加大投入,打个‘翻身仗’!”对于这条致富新路,练金堂充满信心。目前,练金堂还成立了果蔬种植合作社,带领当地30多户生猪退养户和5名贫困户共同发展绿色经济。

2019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响应县政府号召,把发展“一鸡一果”当作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鸡”就是国家遗传资源品种象洞鸡,“果”就是黄金百香果。而以前的养猪户,80%转型发展“一鸡一果”。

在光彩村,眼下村里的百亩黄金果长势正盛,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垂挂在枝头,即将迎来采摘季。

“今年的黄金果一定能卖好价钱!”光彩村村支书谢文明介绍,为帮助生猪退养户转产转业,通过党员示范带头,村子成立了光彩村黄金果合作社,通过“党员+退养户+贫困户”的模式,投入220多万元种植了220亩的黄金果。目前合作社已吸纳20多名生猪退养户及贫困户参股,共同发展百香果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除了拆除猪舍,武平县、象洞镇政府还进一步制定出台生猪退养户转产扶持办法及扶持政策,县财政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生猪退养户发展果茶、蔬菜、瓜果、花卉、象洞鸡养殖等特色种养业给予资金补助。

通过宣传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措施,截至2020年,象洞全镇实现转产转业生猪退养户2516户。一批批以象洞鸡、大棚蔬菜种植、百香果等示范户已初具规模,转产转型生态经济效益初显:东寨村百亩设施农业项目基地,巨峰葡萄、铁皮石斛、金线莲长势喜人;全镇百香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500多亩,2020年已实现象洞鸡肉鸡年出栏50万羽……

如今,象洞镇正迎来美丽蜕变,各级政府正引领村民重新踏上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固化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象洞溪水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投入,也要有制度,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达到长效治水的目的。对此,县镇两级政府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从2016年起,象洞镇还着力打造一项项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工程:投资800万完成主流域象洞溪25公里河道生态清淤工程,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投资1200万元,建成集景观休闲、河道生态修复、纳污等功能为一体的象洞溪生态湿地公园;投资建设总库容为135万立方米的大礤水库,建成后可有效解决象洞溪4000亩农田及1万人用水问题,提高溪水自净能力。

与此同时,象洞镇还建成1000吨级的集中式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出的水可达到1级A的排放最高标准;集镇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开始运行,垃圾日转运量可达6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象洞镇还建立健全生猪养殖复养巡查与打击机制,严格管护零反弹。由武平县纪委监委、县效能办等部门进行不定期督查,确保拆后零新建,零复养。该镇还严格执行河道巡查制度,加强河流日常巡查、保洁、预警,建立“一河一档”,制定“一河一策”,强化“精准治理”,实现“河长制、河长治”。

该镇将合理布局,以白水寨森林旅游、临时县委旧址红色旅游为两大旅游点,打造象洞特色的红色生态全域旅游线路,将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和经济优势,使老百姓享受到生态红利。象洞溪水流域水质长期达到Ⅲ类水质目标;一批批产业带动示范户初具规模,转产转型生态经济效益初显;从生猪养殖污染大镇蜕变为天蓝、地绿、水净的乡村振兴特色小镇……这是武平县象洞镇两级政府用五年时间,和象洞人民协同努力,交付出来的一份满意答卷。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