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不少普通人可以通过视频流量的红利,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由此也让很多人争相效仿,但网红的宿命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如何跳出这样的怪圈?如何延续个人的影响力?

主持人:赵总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就是咱们公司目前主要是做哪方面的一些业务?

赵昕:如果简单的用一句话来说,这个公司的业务就是,打造个人的品牌,或者用现在更流行一点的话叫做,打造个人的IP ,IP属性。这就是公司现在做的所有的事情,当然我们的人群基本上就是针对两类人群,第一个就是职场人,你比如说我们在汽车行业整个后市场,那这里面其实有大量的职业经理人,那这些人有一部分人,是具备打造个人品牌的价值,他通过打造个人品牌。第一个,他自己可以形成一个影响力和一个升值;第二个,通过个人影响到这个团队,影响到公司的影响力。那还一部分就是企业家,就老板作为品牌,目前我们后市场我观察到的,像快准的蒋仁海,当然我跟他没有接触过,但是我看到各种新闻,我就有感觉,就是大家在这个行业里,对蒋仁海的这个熟知度很高,因为他经常出现在各种地方,那其实大家会把蒋仁海跟快准化为一个等号,就像德云社跟郭德纲一样,我们公司就是依赖于这么一个逻辑。

主持人:刚才你提到就是,咱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个职业经理人,一类是那个企业家比较多一点,那么这块业务是刚刚开始,还是已经做了一段时间了?

赵昕:已经做了一段时间了,为什么我会做这个事情,就是我当时最早是在4S店体系,我也是这个职业经理人,那后来是在这个广汇做区域的高管,然后后来自己出来之后就开始创业,创业的话做咨询,汽车后市场的咨询,其实很广。

主持人:对。

赵昕:非常多。那我们其实只聚焦了一块,就是管理咨询和门店运营。其实门店运营也属于管理咨询的一个分支吧我觉得。

主持人:对。

赵昕:然后做了几年之后,就后来慢慢就发现,几个同行里面的人吃饭,他们开玩笑,东道主介绍我的时候就讲,这是赵昕赵老师,做咨询的,他们公司叫那个什么赋,赋什么。然后他就想了两遍没想起来,这已经其实,跟我已经是两三年的朋友了,就是这里面我才开始意识到,这里面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叫什么呢?就是个人品牌,在我们这种特殊行业里面,个人品牌还强于这个,我们注册的那个品牌“赋吾道”,其实现在很多包括我的客户,老客户很多人不知道赋吾道,或者他知道你有一个公司叫什么什么,但他们并没有很深刻的意识,但他对于赵昕这个品牌,对于赵昕这个,个人的这个IP,他们是很认可。包括做各种业务,赵昕老师的那个公司他会承接这一块,甚至有些就直接说,赵昕老师的那工作室他会承接这一块,慢慢地接收到这些反馈之后,我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后市场,汽车后市场的品牌感其实很弱。那我也在汽车后市场,我也作为其中的一员,开始慢慢地有了自己在这个行业的一些声音,和对自己的一些观点,其实我觉得我的天资,或者说基础都不算特别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前期无意中期后来有点意识去打造,慢慢地到今天也形成了一定的个人IP,个人影响力,那这种模式它具不具备可复制性。首先我们要想它复制有没有价值,比如说一个经销商,卖机油的区域经销商,我在跑市场的时候,发现除了拿授权牌的时候,知道这个区域经销商是哪家公司之外,一般都是认老板,那别人就会讲,这个陈总那个吴总,他们认的是个人,那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个人IP的一个萌芽状态。但是我们并没有,就是整个行业来讲,就整体来讲吧,可能局部有一些我不知道的,但是整个行业来讲,我觉得有很多人没有去刻意把这个点放大,其实这个点放大了,那它就会产生价值,产生什么价值呢?还是以这个油品经销商为例,如果你这个人变成了一个强的一个IP,别人对你的记犹度有认可,就像我们讲品牌,商业品牌,为什么品牌是降低客户的选择,增加客户的信赖,这是最简单的一个东西。那如果说一个人的名气足够大的时候,其实客户的依赖和选择也会变小。虽然我并不认识蒋仁海,他其实他去参加很多那个宣传,我相信都是付费的,都是付了一定的广告费的,那为什么他还愿意做一个CEO,已经很忙的情况下,还愿意在各个地方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行业的一些态度,就是从底层逻辑来讲,跟我想象的这一块,我觉得是有一定的共性的,这是我的一个个人一个理解。

主持人:确实我们看到,在这个汽车后市场行业,我们看到很多一些那个老板,原来都不愿意露面的,但是随着这几年个人IP的这种兴起,也愿意从幕后走到台前,到处宣讲因为很多企业会从成本去考虑,比方说让一个职业经理人去站台,有可能过两年离职。

赵昕:对,风险又在。

主持人:对对对。可能也有会出于一些那个,流量成本的一些考虑,因为老板是不可能随意去离职的。

赵昕:对。

主持人:所以说他是跟企业是捆绑的,他的那个角色的认知,是始终是保持统一的。

赵昕:对。

主持人:这几年你是这个符号,过几年还是。因为职业经理人有可能是这几年是在A公司,过几年到B公司,那么用户就是对他的一些角色的认知,需要重新再认识一遍。这个企业家是一个比较好的群体,另外就是我们在进行个人IP的打造,它通常分为几个步骤:第一个是先筛选人群哪些特质的人群,适合做一些IP的打造,能不能请赵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就是咱们在进行用户筛选的时候,会哪些特质是,比较咱们觉得是可挖掘的一些对象?

赵昕:打造个人IP大前提就是,首先他要TO C,就是不管是他是职业经理人也好,还是他企业家也好,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是要客户能够直接消费的。然后第二类人群就是企业家,企业家都可以加上第一个标准就是TO C的企业家,其实规模不是绝对的,但是在呢我们的思考上,我们会去参考,因为如果你做得过小的话,你是不是有培养价值,也并不是绝对没有,我看到了你的潜力,我会觉得那可以打造,那如果只是很多这种很小的企业家,自己的战略目标,管理目标都不清晰的情况下,你再把你一部分精力抽出来去打造个人IP,没有意义,你不如把自己该经营的那些事情先把它做好,把自己的基本功做好了,我会觉得更多的是那种在上升期的或者在喷发期的企业,我定义的喷发期的企业,就是他已经过了打基础的一个阶段,从0到1的问题他解决了,我是想从1到N。复制到更多的地方去的时候,我需要推广,就这个阶段打造个人IP是非常好的,因为如果再到成熟阶段,其实你打造个人IP就显得变成锦上添花,因为在成熟阶段的话,你的企业品牌可能就已经形成了,这个时候无论是谁来代言这个品牌,都能产生到一定的效果,所以第一类企业家我觉得整体都适合,但是会稍微细分一下。然后第二类就是职业经理人,因为职业经理人一定面临一个不稳定性,那我们这个事情两个维度来看,虽然我自己也是一个老板,我很坦然的,我不跟员工谈忠诚,我也不跟员工谈感恩,你来我这里工作帮我解决了问题,我发薪水给你,不存在谁感恩谁的问题。

主持人:对。

赵昕:对 。这就是一个工作,也不需要对我忠诚,如果你觉得我这里有价值,继续做,没有价值有更好的地方,真正更好的而不是那种假的,我会送你去,我觉得老板对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定位,那这里面就会涉及到一个独立的问题,就是职业经理人抛开企业的这个因素来讲,我们把每一个职业经理人,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时候,那我会认为所有TO C端的职业经理人都适合打造个人IP,就你不用考虑,我们先不讨论企业因素,我现在在张三公司上班明天在李四,我们不考虑这个因素,那所有的人都适合打造,就像我自己打造的时候一样,打造自己个人IP的时候一样,别人只认赵昕,并不会认你后面的赋吾道这个公司,这个是非常适用的。

主持人:这里面就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说职业经理人去打造那个个人IP的时候,那这个钱谁来出呢?

赵昕:就是打造IP这个费用,我觉得从逻辑上来应该是由自己出的,因为IP是终身跟着你走,而且有一些IP打造一次用一辈子。这所以这个钱是应该自己出的,但是如果说你真的跟企业产生了联动,你真的因为你的个人IP的成长,把你的企业的业务,不管是实际的可肉眼可见的业务,还是说软性的一些业务,起到了帮助作用,那这个时候我觉得作为这个职业经理人和老板,都应该去评估这里面的价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如果我打造好了自己的IP,我直接开一个直播带货,就带自己公司的产品,那很简单,卖了多少钱。那还有一部分他是可能没有这么好量化的,就是不是肉眼可见,但它确确实实帮助了企业,去达成一些影响力或者说促进了一些业务,那这个时候务虚,就比较考验人,那比较考验老板,我怎么去评估。

主持人:因为那个赵老师也在这个汽车后场待了很多年,您会怎么看待现在这个,汽车后市场这个环境,就是对于一些门店它是处于怎样的一个阶段?

赵昕:我觉得是冲击是绝对有的,在这个后市场的每一个人,这种无形的商业冲击都能感觉得到。但是呢,没有一个标准可以告诉大家,不管是通过赵老师也好,还是通过李老师也好,给大家一条方法,让大家全国的汽车后市场都解决问题,每个门店都解决,这是不可能的。我经常喜欢讲的一句口头禅,跟门店讲就是,有钱,有有钱的玩法,没钱有没钱的玩法。我觉得汽车后市场整体的判断,我会觉得不好,就整个大环境不好,但是呢还是能挣到钱,而且确实我们看到,还是有很多同行,他就是维修厂,我们就单聊维修厂,他也挣到了钱,但是他是什么,他就是靠这个基本功,是这个我觉得是第一点,定位,然后把自己的基本功做扎实。然后第二点的话往后看一点,做一年看三年想五年,但我觉得这个大家不要把这个事情想的这么绝对化,就三年五年我觉得只是一个相对的数字,因为每个人都会不一样,尤其是我看这两天我看新闻,途虎 腾讯都挺热闹的,那这些事情是不是大家鼓吹的那样,不要管这些,沉下心来把自己门店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行,如果你闭目不去看那些,我觉得你门店的事情你没有做好,因为你在做好自己门店的事情,并不是狭义的认为,我只是把门店的每天的日常经营做好,其实还有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呢。就是第三点就是,从我目前的关注来讲,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资本或者说任何一个联盟也好,连锁也好,任何一种模式也好,它能打穿整个汽车后市场,甚至我觉得不可能,因为汽车后市场太大了。

主持人:对对对。

赵昕:这么大的市场,哪怕最终形成了独角兽,形成了寡头分布,中间还是会有缝隙的。

主持人:汽车售后它是强调的服务嘛,那既然是服务就是跟人是挂钩的,那就不可能说你连锁店的人,就服务就肯定比夫妻老婆店服务就更好,或者就是质量就更高,这个也是打一个问号的嘛,因为市场是会用脚去投票的,你服务好可能就会在这里,你服务不好你即使再资本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跟车主有什么关系呢?车主看的是我到你店消费了,我的那个就是性价比怎么样,我的服务体验怎么样,我有没有这种信任的关系,也有人会说就是他的资本他的服务化的人格化是比较弱的,我只认这个途虎,至于途虎里面是小王小张小李,是不太清楚的。

赵昕:对呀 。

主持人:夫妻老婆店呢,就像你一开始说的,是比较符合个人的IP的,我认的就是老张,老张修车就比较不错,至于老张他店铺叫什么名字。

赵昕:都没有印象。

主持人:很多人是没有印象。

赵昕:对。

主持人:这个是不是更契合,你刚才说的就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就是比较符合个人IP的一些打造。

赵昕:对,比较契合了。所以我会觉得现在,我们很多门店就维修厂门店的话,我觉得有点像一个终端的配件商。

主持人:对。

赵昕:各种机油各种配件倒过来,他只是赚了一个差价,因为他并没有把服务的价值体现出来,甚至都不敢跟客户去收工时费,因为我觉得收工时费是理所当然,你看4S店收,为什么4S店敢收那么高,别的客户也愿意买单,其实它强调的是一个服务,那这个服务它可能会包含很多,那包含信赖,包含品质等等一系列的。如果再延伸讲,不管是夫妻老婆店还是有一定规模的,就独立门店,我没有加盟任何品牌,我自己创了个品牌,比如说我在南昌走访一家店,他就叫欧阳,欧阳汽车,老板姓欧阳,他就是个人品牌跟企业品牌同步,那这种情况大家很好理解,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假设我已经加盟了途虎,我会觉得不管你是加盟途虎也好,加盟天猫也好,加盟任何一个家企业也好,站到我个人来讲,如果我是这个角色的话,我还是会把自己的部分放大,而且其实我看到现在有一些门店也在这么做,比如说他的门头一看就是标化型的门头,嘉实多的门头,途虎的门头,但是他们会尽量的把自己的名字凸显出来,有些门店我们是完全看不到的,就途虎店就是途虎店,没有一个那个独立的那种品牌,其实现在慢慢的有些从业者,也开始走双品牌路线,因为其实这里面会存在一个点,有点类似于我们刚刚聊的,企业家和员工的概念,企业家是不会变的,企业在我还在。

主持人:对。

赵昕:员工会变。可能那个逻辑并不是那么恰当,但是类似就是说,如果我这家店加盟途虎,未来三年我有没有可能加盟天猫,完全有可能。再过三年我有没有可能加盟百援,也有可能。再加上后来又加盟嘉实多,这个店你可能要经营二十年,三十年,在这二三十年的过程中,你会换很多这种大帽子,就是这种加盟帽子。但是你一直没有变,你一直没有变,而且你这个店呢大概率上来讲,二十年变的概率也不会太多,一般的店不会去轻易的换场地。

主持人:对。

赵昕: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过于弱化品牌,就是这个时候还不是个人品牌,我自己的这个门店的品牌,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把自己所有的这个品牌概念,或者说整体的影响力,丢给了我的一个合作商,途虎只是我们一个合作商,我加盟他,我给了他加盟费用,可能我是看中他的品牌或者是看中他的引流模式,或者看中他某一点,但是本质上来讲从商业关系来讲,我们就是一个合作关系,我跟你途虎就是一个合作关系,就会像员工跟老板一样,我跟你就是一个合作关系,因为你看中我的价值,能帮你解决问题,你聘用我过来然后我赚取相应的费用,我觉得逻辑是一样的。所以我是对这种有大帽子的情况下,完全忽略掉,自身门店品牌建设的这种行为,或者是这种想法,我是比较持保留态度,我觉得会有很大的风险。

主持人:咱们在进行那个品牌IP打造的时候,通常会用哪些方法,去帮助这些老板帮助这些职业经理人,去进行包装进行打造也好?

赵昕:品牌的话,我们就是看企业品牌,还是个人品牌。比如说职业经理人的个人IP打造,首先我们就要解决他的能力测评,这个其实在我们的体系里已经是很成熟了,而且这个能力测评这个事情,也不是我们在做,我们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就这个能力测评体系非常成熟。就是因为只有测评了之后,我才知道这个人他到底是什么水平,他的优势在哪里,他的短板在哪里,然后有了这个测评之后,第二步就进入到职业规划阶段,很多人现在会觉得这句话是一个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才需要做的事情,其实每个阶段都需要做,每一个职业生涯都需要去做规划,但是这个规划它一定是建立在你的评估的结果之上,科学的评估之上,否则你盲目的自己坐在那里想,没有意义。而且很容易产生错觉,那做完了职业规划之后,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要去哪里,我们的定位是什么,然后我们的不足是什么,那这里面就会延伸出专业的系统的打造的培训。因为其实现在培训很多很广,但是针对性,尤其是针对个人的 一对一的这种培训打造并不多,我们能去打造个人IP,大部分它都是有一定级别的,除非是潜力股,否则的话太职场小白的话,可打造的点就不多,我们就会去打造他的,比如说沟通力,领导力,表现力等等,这个训练完了之后呢,那就需要给他去完成一些背书,背书就包括比如说个人书籍的出版,一些项目的经验,一些嘉宾的峰会什么等等,一些头衔。当然这个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比如说你维修厂的人的IP打造,跟经销商的IP它就会不同,需要一人一策,打造出来背书之后,那基本上到这个阶段之后,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就是打造的过程。打造的目的最终一定是把它绽放,或者说再讲通俗一点就是变现,就是到了这一步就已经是从IP的投资和IP的打造,变成了IP的收益。企业家的打造跟这个也类似,但是会有不同,逻辑类似,整个这个打造流程下来,他最后又会回到TO C 的变现上来。

主持人:就是个人IP打造的这个流程,当然就跟我们的考试一样,他本身一定是一个好苗子,也就是一个尖子生,有这样一个潜力股他才能被打造的可能性,其实对前期的筛选,这个应当是非常重要的。

赵昕:如果用硬性标准来定义职场人的话,至少我觉得年薪三十万以上,在汽车后市场年薪三十万以上,然后企业家的话他一定要做到一定的规模,这个是一个标化,标化的标准。如果说不在这个标准之上,我们只能一事一议,就这个人我觉得特别有潜力,现在假设年薪十万,我就想未来两年就挣到年薪三十万,我现在还不谈这个变现这条路,就从我的职业能力上从实操中,有没有可能实现,其实也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会比较吃潜力。

主持人:就是个人IP打造,跟那个网红孵化器,那些其实......这两个是比较相似的。

赵昕:有相同点,就是如果只是纯粹是一个网红的话,我们更多的区别在于,他只解决变现,所做每一个网红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变现。但是我们是给你解决一整套方案,就像我开始讲的那样,网红可不会去管你的能力测评,他只管你能力匹不匹配,我想招这个主播,TA的颜值,TA的表现力是不是我想要的。是,OK, 我们签了,怎么分?网红现在一般就是分个三成四成,然后就是直接上,上直播或者上短视频,把你孵化出来就OK了。但是我们这个IP打造在于,如果有一天抖音没有了,你的IP还在,还有网红孵化器在于,如果有一天抖音这一类的短视频没有了,这个职业它就不存在了。抖音的孵化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全职网红,个别的就是过来串串场。而我们这种,我们打造的不是网红,也不是主播,而是你这个人。

主持人:赵老师有一个比较好的一点是,你能够写书。因为码字其实是非常辛苦的,你要把一篇文章写出来,它不是说,你打字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能写出来,它要经过思考经过沉淀的,因为你也经常去投一些稿件。

赵昕:对,各类稿件。

主持人:投各类稿件。包括把它形成一种书籍,我觉得能出书确实蛮佩服的,就是汽车后市场拉出来,能写书的应当是很少很少。当然我们也会看到其他的一些这个写手,也会有一种出书热这种,你怎么会看待这样的一个现象?

赵昕:我觉得出书热这个事情,不光是汽车市场,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包括做个人IP。为什么会把个人书籍加上去,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这个梦想,我觉得人呢,会有一个浮躁的过程,而且我们本来做咨询,这是一个很容易飘的一个行业。

主持人:嗯。

赵昕:大家都尊称老师了,刚创业半年很痛苦很漫长的一个过程,然后突然有一天开始,大家都觉得认可你了,你收到表扬之声越来越多了,确实会飘,他飘了一段时间,当然我还比较快,我不太喜欢务虚的东西,你不管别人怎么夸你,你是不是真的有那个,有那个东西,有那个料。我知道人会成长,包括现在我回头看我自己写的这本书,我已经不满意了,我甚至我想骂脏话呢,就觉得啥玩意。但是我觉得这过程挺好,就是说我们出书热没问题,想出书也没问题,或者说你在这个过程中出的什么水平都没问题,但是你的追求,你对这个品质的要求应该定高,假设汽车厂的书籍分十个档次,或者一到十分,你哪怕你出的第一本书是两分,但是如果你觉得就是只是我出了两分,然后我出书了我就享受这个掌声、欢呼,那太枯燥了。那我可能我就想出个十分的,那其实我们很多作家,他也是一生有很多作品,真正能评得上极品的,也就是那么一两部,这是一个人创作的一个必然的一个过程,有一个词叫著作等身,你的作品跟你的人一样高,我觉得我评估了一下,如果从我个人出书我觉得应该不太现实,可能到腰这里就挺夸张了。当我们有一天真的能做到著作等身的时候,这个作品至少每个都在六分以上,如果非常幸运有一部两部到了九分、十分,那我觉得才算是在这个出书的热潮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那个热情,否则只是趁一个热潮,不好玩。

主持人:今天也是非常感谢这个,赵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后语: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个人IP的打造,成为了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但个人IP的概念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之前自媒体传播的手段以图文为主,比方说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等,想要在这些平台获得一定的流量门槛,还是相对比较高的,需要你具备一定的文本能力,而短视频则相对来说,门槛比较低,对普通人更友好,只要你会唱歌,跳舞,绘画,手工,做饭等等,都可以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都能获得一定的粉丝。短视频之所以玩的人比较多,除了方便以外,其实更迎合大脑的偏好,人类的大脑都是懒惰的,是不喜欢思考的,所以大脑出于节能的考虑,更倾向于喜欢视频。早期的短视频是用于个人生活记录的展示的,就像两家短视频公司的slogan,分别是“记录美好生活”和“拥抱每一种生活”。不过随着商家的大量涌入,现在的短视频已经非常的商业化了,很多人觉得短视频是一个风口,也想通过它进行变现,所以个人IP的打造,成为了目前比较热的话题。那么什么是个人IP呢?简单来说,个人IP就是你长期以来在别人的认知里,形成的个人印像,也就是个人标签。但是个人IP想要达成个人变现,一定要满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你自己要真的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能够持续不断的进行行业价值内容的输出,别人看了你的内容要有所启发,要有所帮助;二是你输出的内容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者不同的视角,要与众不同,不能随大流。只有具备以上两个前提条件,你的个人IP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带来一定的回报,坚持走自己风格的路,坚持走专业的路,坚持走少有人走的路,因为这样的道路不拥挤。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叫做“众利勿为,众争勿往”,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觉得赚钱就不要做了,比方说炒股,网红等等。

好,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汽车后市场访谈》。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