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大醉 1960年生,上海市人,祖籍宁波鄞县。斋号兰痴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助教,北京师范大学高研班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笔点染,变化莫测——朱大醉花鸟画漫谈

文/丁雪峰

写意花鸟画的历史遗存非常丰富,当代画家在创造个人风格面貌上各尽其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样式。于此,一个画家的作品要实现与众不同的价值,只有真正具有独立的个性与时代特征,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大醉显然又是一位中国绘画传统的拥戴者和发展者。他在求学期间曾得到名师亲传,打下了守住传统的功底,日后创作中没有简单重复或传习师说,而是坚定信心确立自我发展的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传统,必定是世代可传承继续的艺术精华。如果循自师承的学术脉络上朔,朱大醉与中国写意水墨画优秀传统一脉相承,这样说不是要把大醉归属为所谓“传统派”画家,其实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不乏现代意识和全新的创造理念,但他从不刻意为创新而“创新”,没有制造怪异的“现代”面目,而是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循序渐进,滋润养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朱大醉这样既善于思考又有传统功底的画家,笔墨自会“当随时代”,因为在他身上“传统”与“现代”是一个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在他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中传统基因与现代因素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特有的成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大醉重视观察,寻找和捕捉自然物象最为活跃的因素。观察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更是丰富题材和酝酿表现方法的过程。古人重视绘画中“受”与“识”的关系,强调“先受而后识”。“受”,是艺术家对自然的体悟与感受,“识”,就要把它们升华到审美境界而物化为艺术现象。朱大醉通过观察,确立艺术形象,提炼表现符号,规整艺术程式,然后记忆在胸,创作中就不会依赖于对素材的复制,便能达到以简见繁、笔透意明的境地,作品自会呈出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画家越来越多,作品也不计其数,我们会从中看到一种应予修正的现象:既没有从自然物象中获得审美认识,也缺少将物象或传统转变为自我创作的能力。从这一角度看,朱大醉的创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其法,工于化,朱大醉的写意花鸟画创作进入了一个自由境界。他十分讲求线的质量。在常年的创作中,朱大醉对各种线条的表现性能做了深入研究,不同的线形具有不同的功能适用于不同的画面需求,他善于用长线,许多植物的枝干,多是粗线单勾,表现出坚实与挺劲;描绘枝叶的细线,表达出松动与轻盈;状写翎毛轮廓的线,显现着活泼与飘逸。在表现对象中释放出独有的力度和艺术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大醉深味用线就是用笔,画面要松动,先要在用笔上体现,画鸟出笔须活,求逸趣,有咄咄逼人之态;画鱼,随笔点染,变化莫测,妙绝生机;画花,以笔立玉姿,超然有神,刻画天然丰秀;画果,苍秀有法,寥寥数笔,得秀润精妙;画茎叶,出笔如篆,自在游行,以造升腾之势,等等,尽显他在用笔上的厚实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线的认识如此深入老到,朱大醉在用线上反而十分谨慎,以少胜多。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线的功劲力透,极为可贵,有的画面用线就是寥寥几笔,有的甚至是用颜色直接勾、点别有韵味。这种“惜线如金”的做法,使线在画面上益发凸显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大醉的成功之处就是在这方面具有超凡的悟性和功力。他注重墨与色的自然和谐,其作品墨、色十分丰富。用墨不是完全理性控制,多有运笔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效果,是一种难以驾驭的自然之态,非常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大醉以宽广的襟怀和开阔的视野,对自然生命倾注了真挚的关爱,在艺术表现上则追求和强化一种尊重自然又是超越自然的精神境界。如在创作中他能够捕捉并表现出:花卉自然的生命状态,白鹭飞翔中的神韵,等等。表露出朱大醉在花鸟画创作时有一丝灵气萦潜其中,从这里可以品味出他作品中的气韵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